第(1/3)頁 李軼接著道:“我們的新重殲采用了扭轉角度為三度的大三角機翼,當然它不是簡單的將殲十戰斗機的三角機翼放大,而是更接近于f22戰斗機這種菱形機翼,所以這樣一來,它的面積就非常的可觀了,有了更大的翼面積,翼載荷就相對來說更低一些!” “一般來說,三代機的翼載在四百公斤每平方米以上,我們新重殲方案,翼載為三百八十五公斤每平方米,配合升力體氣動布局,從機首到機身都可以產生部分升力,并且還有邊條翼配合,新重殲的升力非常高,在中低空亞音速機動性方面,可以說是最優秀的。” “當然我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我們有非常強大的動力,渦扇十a發動機的最大加力推力達到了十四點五噸,軍推也比al31f發動機高了兩噸,因此新重殲的推重比,要高于蘇二七系列戰斗機,采用這樣的機翼設計也就不成問題了!”李軼詳細的向領導和專家們解釋著這些節。 接下來又詳細的解釋了全動雙垂尾等重要部位的設計理念和參數。 專家們結合著分發下來的資料,聽到李軼的解釋,不由得都被這個設計方案打動了。 專家們又紛紛的小聲議論起來。 六一一所的新重殲方案,確實是很先進,但是在技術風險方面,確實也比較大,專家們也非常為難呢。 要說支持古院士和李添專家吧,這等于是反對宋總師了,要知道宋總師,在航空工業也是資歷很深的一代總師呢! 第三代中型殲擊機立項時,就是宋總師幾分鐘的發言,就把軍方領導和專家們給征服了,從而翻了六零一所的盤,出乎所有人意料,拿到了第三代中型殲擊機項目。 就在這時候,六零一所總師孫明忽然站起來道:“尊敬的領導,我想在里提一個不情之請,可以允許我們六零一所,把我們的新重殲設計方案也在這里展示一下么?” 什么?六零一所也有新重殲方案?看來六零一所,是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