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曾孝寬看著韓岡,一時無言。 曾孝寬的反應(yīng),讓韓岡疑云頓起,“令綽,可有何不妥?” 曾孝寬搖頭嘆道,“難怪子厚不說,反而推給我。” 韓岡心中一凜:“為何?” 曾孝寬又仔細的看了看韓岡的神色,確認了他的確是不知道,方說道:“玉昆可知《竹書》?” 韓岡想一下,從記憶中找到了相近的書名,“《汲冢竹書》?” 《汲冢竹書》又名《竹書紀年》,簡稱《竹書》。 曾孝寬緩緩點頭,“正是此《竹書紀年》。” 韓岡訝異道:“不是說已經(jīng)散佚了嗎?” 《竹書紀年》記載了三代之史,有自黃帝至魏安釐王近兩千年的記錄。當年西晉是于墓冢中初現(xiàn),就已經(jīng)引起了轟動,由朝廷遣派名儒去整理。 但自西晉至今,凡八百年,當年整理出來的文字,完全散佚無蹤。韓岡這些年來讀書讀史,當然聽說過《竹書紀年》的名頭,也見過一些偽造的版本,卻一直無緣得見真本。 “的確是散佚了。”曾孝寬點頭,“但現(xiàn)在又出現(xiàn)了。” 韓岡疑惑道:“以前也是出現(xiàn)過,可都是偽作啊。” “是啊。”曾孝寬道,“之前世間所傳《竹書》,皆被考訂為偽作,故而《總目》不載。” 景佑元年,仁宗初親政,為了強化自己的聲望,體現(xiàn)其文治之功,故而仿效太宗、真宗,召集文臣,為崇文館中藏書編纂了一大型書目,名為《崇文總目》,總計編入文獻三千部,三萬余卷。 在這《崇文總目》中,并沒有《竹書紀年》。倒是《崇文總目》出現(xiàn)太早,并沒有涉及到如今流行于世的書籍,又收錄佛道的經(jīng)文,如今越來越讓儒生們詬病,尤其是如今掌握朝廷的宰相對佛道并不感冒,又見到如今因?qū)θ寮医?jīng)典的新注釋,而風(fēng)起云涌的新著作越來越多,一直都有心重新編纂一部書目出來。 韓岡明白過來,冷笑道:“所以現(xiàn)在又有了一部新的?” 借古非今,這是常有的事,偽造一本古書,杜撰一則典故,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前有被時人認定為王肅偽作的《孔子家語》,后有蘇軾在禮部試時杜撰的帝堯典故。重編《竹書紀年》,來非毀朝廷,韓岡都不覺得奇怪。 曾孝寬正色道:“最近一個月才問世,在江南剛剛流傳開來。我已經(jīng)看過,能說得上是有根有據(jù),可以確定絕非偽作。” “為何如此肯定?”韓岡沉聲問道。 任何一部古書,在散佚后重新問世,肯定會帶來是否是偽作的爭議,絕不應(yīng)該像曾孝寬這樣,說得這般絕對。 曾孝寬緩緩道:“《竹書紀年》早已散佚無存,只有在一干文獻中能只言片語。” 韓岡隨即打斷了曾孝寬的話,問道:“是有人將這些文獻中的只言片語給整理出來了?” “的確是。”曾孝寬點頭。 韓岡追問:“誰?” “呂升卿。” 韓岡臉色陡然一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