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13)-《宰執天下》
第(1/3)頁
韓岡今日在文德殿常朝押班。
不厘實務的朝臣才會參加文德殿常朝,一般由宰輔一員押班,而天子或太后不會到場。
等童貫出來傳話太后今日不視朝,韓岡率領群臣參拜過御座后,便被幾位自感說得上話的朝臣給圍上。
大宋官場雖然官多缺少,但那主要還是指低品的選人和小使臣,朝臣候闕的情況很少。沒有實職差遣的朝臣,基本上不是宮觀使,就是皇親國戚。開府儀同三司的數量,比兩府加起來還多。而節度使、觀察使之類武臣中的貴官,也基本都在這里。
能圍著韓岡的朝臣,基本上不是資格老到可以在宮觀中拿張長期飯票,就是跟韓岡攀得上關系的外戚。至于那些有著國王、郡王之位的宗室,倒是一個個避之不及——軍國事他們絕不敢摻和。
遼軍叩關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朝堂,理所當然的讓每個人都擔心起來。之前喊著打過白溝去,拿下析津府的聲音在朝堂中一點不比外面要小,可當真遼師兵臨城下,慌張的還占了大多數。
使節叩關不打緊。只要朝廷不承認耶律乙辛的身份,就不會承認他派出的使節。遼方為此事移牒質問,邊境上也會拒之門外,他們進不了關門一步。
可大軍叩關就不一樣了。
雖然雄州的急報中,遼人還只是大軍南下,質問官軍為了越界擊殺,可大軍頓兵界上,一言不合,難道會打道回府不成?
不過從這件事上看,遼人的脾氣已經很收斂了,換做是以前,肯定是不管三七二十,直接殺將過來。弄個幾十條人命,來祭祀亡魂。現在懂得先禮后兵了。
李格非他這個殿中侍御史里行也在殿上,正好聽見韓岡在對圍著他的人說著話,“些許小事,何須驚慌。”
跟韓岡對話的那人,李格非認識,是曹太皇的侄兒曹訓——殿中侍御史有整肅朝儀之職,彈劾的潛在對象不能不認識——但旁邊有人插話,曹訓的話聽著有些模糊,斷斷續續的能聽得出還是在說遼事。
“虧得韓參政好脾氣啊。”
身邊傳來一陣幸災樂禍的輕笑聲。
臺中同僚的取笑,李格非恍若未聞。
消息靈通的朝臣,哪個會在這時候自找不痛快?現在圍上來的都是不厘實務的,對宮中的消息雖是靈通一些,可對朝局變化的了解,卻遠不如在垂拱殿參加內朝的朝臣,生生犯了韓岡的忌諱。
而韓岡的回答,李格非聽得很清楚。參知政事的聲音低沉卻清晰無比,在他說話的時候,也沒人敢于插話,“一來,遼人尚未來攻,只不過是萬余騎兵駐扎得離邊界近了一點。二來,便是打過來了,邊州中也還有精兵強將抵擋,國中的局勢遠勝兩年前,吾知諸君心憂國事,不過大可放心,勿須憂慮。”
“可邊境戰亂一起,生民必受災劫,士農工商,無論哪個都要受苦了。”
‘士農工商!’李格非心中冷哼了一聲,他知道,曹訓想問的肯定是宋遼邊境互市的問題。京城中的皇親貴戚,在其中投下了不小的成本。但這種時候,
“邊州黎民若當真遭受戰亂之苦,朝廷豈會置之不理?自當給予賑濟。”
不用親眼去看,李格非都能想象得出,曹訓那張圓圓的肥臉上,現在會是什么一張苦相。在河北邊郡有生意的京師貴胄不在少數,韓岡雖然已經明說日后會讓朝廷對他們的損失給予補償,但以曹家為代表的、在北地有收益的皇親外戚們,更希望的是韓岡能夠站出來阻止戰爭。
韓岡也肯定不希望打起來,可現在他都不敢答應曹訓的請求,連一點暗示都沒有。李格非搖了搖頭,可見韓岡面臨的局面有多不妙。
“參政。”曹訓仍在試圖說服韓岡而喋喋不休,“若能免除兵戈,也就不需要賑濟了。”
“仗是朝廷要打得嗎?!”
韓岡似乎有了些怒意,反駁的聲音嚴厲了許多。
想要避免戰爭,就得平息遼人的憤怒;想要平息遼人的憤怒,就得為那三名死者給遼人一個交代。或許整件事當真是呂惠卿背地里指使,但無論如何朝廷也不可能答應給他們一個交代的。
按照雄州上奏,一切的責任都是在遼人一方,盡管這多半是呂惠卿的手筆,可即便是韓岡也不可能會拆穿,而且也不一定能拆穿。
河北禁軍的名簿中,只有名字而查無此人的比例多的能有三四成,少的也有兩成,從這里面隨便挑兩個出來,說是給越界遼軍所殺,直接就能搪塞過去。要是想把事情做圓滿了,隨便殺兩個人,再換身衣服,這下連人證物證都有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化县|
敦煌市|
乐昌市|
逊克县|
永济市|
襄城县|
福安市|
博客|
连城县|
郴州市|
宜兰市|
响水县|
南丰县|
广河县|
新绛县|
灵武市|
格尔木市|
乌审旗|
安义县|
齐河县|
察隅县|
赤壁市|
尼木县|
徐汇区|
武冈市|
绿春县|
怀化市|
十堰市|
遂平县|
丰镇市|
迁安市|
和政县|
伊川县|
东宁县|
定州市|
海口市|
六安市|
寿阳县|
安岳县|
涡阳县|
仁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