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更。】 “所以他們都沒有來考制科。陛下,臣意一如前言,如果黃裳不考制科,那么讓他去邊陲立功便可。” 韓岡不介意,“不是進士,卻能給制科出題,這件事,平章是如何看的?” “館職非是貼職。能得館職,皆有考試,能夠通過方可留于館中。趙彥若雖非進士,卻能得授館職,足可見其才學。” “空有才學,卻連科目不同,考題也不該相同的道理也不懂。” “從無先例,何談應該?” 韓岡與王安石你一句我一句,不肯有半點讓步。兩方辯論,目的并不是駁倒對方——這樣的難度很高——而是要爭取到旁觀者的支持。現在所謂的旁觀者,自然就是屏風之后的太后。 “錯試考題,有失朝廷引用賢人之意,蹇周輔事后必須加以懲處!”韓岡語氣強硬。 王安石搖頭:“臣不曾聞閣試上曾有因出題不當而懲治考官的舊例。” 韓岡冷笑了起來。 王安石說得的確沒錯,的確沒有這樣的舊例。但制科開國以來才幾回?閣試當然也沒幾回。其中出不了一個因出題不當而被處置的考官,又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在其他考試上,因為出題不當而受懲處的官員,決不是沒有,韓岡隨手就能舉出來。 “韓岡記得熙寧初年,國子監(jiān)學官顏復曾以王莽后周為題,論王莽后周改法事,以隱射變法。其中生員蘇嘉因極論二者之非,被列為優(yōu)等。而后監(jiān)中學官便盡數被逐。當事者顏復于今不知何處,不過被評為優(yōu)等的考生蘇嘉正是蘇頌之子,陛下可招蘇頌前來詢問。” 韓岡故意拋開了王安石話中的定語,將十余年前國子監(jiān)中的一幕給揭了開來。當年太學還為舊黨所盤踞,王安石正好利用了那樁太學公案,將所有支持舊黨的學官一掃而空,將許多新黨的支持者塞進去占據了他們留下來的空缺。 王安石今日會如此賣力的為蹇周輔等人說話,肯定也正是看見了歷史有著再一次重復的可能,不愿意讓韓岡和氣學得逞。 王安石的反應正好印證了韓岡當時的猜測。王安石聞言,便立刻勃然作色:“此輩唱和,誹毀時政!” “誠然。”韓岡心平氣和,王安石的心亂了,自己想要獲勝,卻不能亂,“當初國子監(jiān)中學官以此為題,的確是意在杯葛變法。但今日黃裳以氣學解題,卻被判錯,蹇周輔等又意在何處?” 韓岡字字句句都是將太后的心思往黨爭的方向去引,王安石心中猶如一叢火焰在燃燒,“臣之前已再三說明,如今朝廷取士是以三經新義為法,此法乃先帝所制,如今也沒有被更易。黃裳的作答,不合三經新義之義。” “既然如此,等御試時,三位已經通過的考生,是否也要以三經新義為圭臬,不論太后到底是問了什么問題?” “此事早有定論,何須再多說。” “不論對錯?” “除方才螟蛉義子一條,還有別的錯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