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是朝廷既然是以過往戰(zhàn)績來衡量各軍高下,那么留下來的各個指揮必然是軍功赫赫的隊(duì)伍。” “自然。” “所以韓岡就想,是不是在這些指揮的營房中,專門辟出一間房間,陳列過去繳獲敵軍旗幟、兵器,再將過往戰(zhàn)績列于墻上,以及所受到的封賞,用以激勵士卒,也讓其忠于王事。” 蔡確迷糊了一點(diǎn),“這是為何?” “有人方有國,有國便有史,有史方能聚人心。李唐追尊李耳,如元昊這等蠻夷,立國時也得攀個好祖宗。” 而本朝的真宗皇帝,則弄出個曾轉(zhuǎn)世投胎為軒轅黃帝的圣祖趙玄朗,都是一個道理。不過這一條不好拿來當(dāng)例子。 看了一下蔡確的反應(yīng),韓岡繼續(xù)說道,“一支有著傳承和功績的軍隊(duì),要遠(yuǎn)遠(yuǎn)過沒有底蘊(yùn)的營頭。而一名新人入行伍,在老營頭和新營頭待上同樣的時間,出來后也絕對不一樣。大勝之后,夸功耀武又是為何?一為獎譽(yù),一為激勵。獎譽(yù)者,有功之輩;激勵者,便是后人了。如果在營中陳列過往功績,新兵入伍,讓指揮使親自領(lǐng)著他們講授軍史,又豈能不受激勵?” “有教無類?” 韓岡在蔡確疑惑中點(diǎn)頭笑道:“這也算是教化了。” 韓岡一直都在鼓吹著教化,有教無類都做到了赤佬的頭上。 可回想一下去年京營為了賞錢到底變了一副什么模樣。這激勵之功不假,但也是要看人的,效果最多也就一時,真想要赤佬們賣命,還是得用犒賞,而不是所謂的教化。 “此事玉昆說得有理,可以考慮一下。不過還要與西府商量著辦。玉昆當(dāng)是已經(jīng)與子厚說過了吧?” “還沒有,也是才有了點(diǎn)想法。” “是嗎?……不過這個想法的確不錯。” 韓岡謝了一聲,又微帶苦澀的笑了起來:“這么做,究竟有幾分作用也說不準(zhǔn),但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西軍變成河北軍的那副模樣。西南夷若是有變,還有用得到他們的地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