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7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二)-《宰執天下》


    第(1/3)頁

    趙頊透過窗戶抬頭看著天上的陰云,皺起的眉頭,將心中的擔憂表露在了臉上。(_%%)

    正是夏收時節,一場不適時的大雨,往往能將一年的收獲拉下來一成半成。看似不多,但以一路幾千萬石的收獲為基數,那可就是個讓人無法承受的數字了。

    盡管京城這邊已經收獲了,不需要有太多的擔心,但河北、河東開鐮的時間,往往要比京畿遲上幾日。不知道會不會會不會遇上下雨的日子。若是在已經確定豐收的情況下,撞上一場破壞收成的暴雨,這一喜一悲,對身體可不好。

    農為國本。平日里,各地的氣候狀況都會及時傳到崇政殿中。今年上半年,天下各路都是風調雨順,就是有點水旱蝗等災害,也僅僅是局限于一州數縣,并沒有泛濫開來。

    前些天,南方兩淮開鐮,報稱豐收的喜訊幾天之后便在趙頊面前高高壘起。

    而這幾天,京畿的麥田也開始收割。不見是各州各縣,就是趙頊在南郊種得幾畝田,報上來的也是大豐收,畝產四百余斤。甚至還獻上了兩支麥稈,就在趙頊的御案上擺著。麥芒一根根的有些扎手,金黃色的麥粒雖不算飽滿,但其中一支上面長了三條穗,另一支的麥穗則是兩條,乃是難得的祥瑞之兆。

    雖說是種,其實也不過是籍田之禮,在春耕時執犁推了三推而已。但畢竟是趙頊親自動手過,看到自己犁開的田地大獲豐收,心中總是多上一份歡喜。

    在御田中的新麥已經送進了宮中,明天,或許今晚,就能吃到用新麥磨出的面粉所做的炊餅、饅頭或是湯餅了。

    不過趙頊也做了十多年的皇帝,知道所謂的四石畝產,至少要打個七折,能有三石就不錯了。而且還是天子田的緣故,水肥沒人敢省,雜草、害蟲時時清理,不敢有所懈怠。京畿田地的地力,耗用得很厲害。換作是普通的田地,一畝旱田,在豐收的年景,差不多也就兩石上下。

    北方的麥田,也只有關中的白渠周邊諸縣,河北的大名府,京東的鄆濟等寥寥數地,才會有畝產三石的時候。

    趙頊輕嘆了一聲。田畝的產量是苛求不來的。北方的收成肯定是不能與南方相比。越是向南,產量就是越高,而且還是一年雙熟。到了五嶺以南,三熟都不是問題,只看田主勤不勤快,會不會照料莊稼。

    在過去,廣西諸州的稻米產量,這兩年都多了起來。每年總有五六十萬石的稻米,沿著左右江一路入海,與交州的稻米、木材和白糖等特產,一起運到福建,兩浙和江東。市面上多了一百數十萬石的廣西大米,加之本身也是豐收的緣故,江南的糧價這幾年都被牢牢壓制在一貫一石半。連帶的讓京城的米價,也穩定在六十余錢一斗的水平上。

    雖然趙頊不情愿承認,但他也清楚,這是韓岡在廣西擔任轉運使和邕州知州后,給朝廷和國家帶來的回報。

    出身農家的韓岡,比起邕州過去的任何一名知州更為關心農事。而他在當地巨大的聲望也能支持他的一切主張。更重要的,是交趾人在邕州的屠戮,以及大批的交趾俘虜,使得韓岡可以大刀闊斧的在廣西推廣更好的耕作技術,開辟溝渠來澆灌田地,而不用擔心受到當地大戶的阻撓,以及百姓對工役的反對。但換作其他官員處在他當時的位置上,恐怕都不會將精力分散在農事上。

    只看韓岡在廣西農業上的作為,便是宰相之任,何況這還是他諸多功績中,并不怎么起眼的一項。就是太過出色了,要是他的才干,是由幾個人分別擁有那就好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山县| 西峡县| 阿巴嘎旗| 合川市| 梁平县| 巴彦淖尔市| 阿拉善左旗| 高台县| 宁德市| 夏河县| 宜章县| 南涧| 鸡东县| 吉安市| 石嘴山市| 梅河口市| 蒙阴县| 南江县| 綦江县| 琼结县| 孟村| 东城区| 奎屯市| 喀喇沁旗| 大悟县| 格尔木市| 陇南市| 灌阳县| 尼勒克县| 洞口县| 武义县| 长治县| 中超| 潼关县| 桂阳县| 沁源县| 马龙县| 鲁山县| 金平| 三台县| 海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