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多謝表哥,不過還是行商更適合小弟。” 馮從義有著足夠的自知之明,靠著高家的關系和韓岡的支持,他已經有了一個官身。即便因功受賞,也不會有什么區(qū)別。而受賞過后,說不定就要一輩子管著制造飛船的事,馮從義怎么可能會愿意? “只是飛船當真有那么大的用處?”馮從義不懷疑飛船能不能成功,韓岡將一番道理說得簡單明了,再透徹不過,而且還有孔明燈在外面飄著。若當真飛起來,肯定轟動天下。但韓岡想靠飛船得到的,馮從義卻沒有把握。 韓岡笑了,點了點頭,道:“你還是到時候看吧。” 對韓岡來說,鐵船和熱氣球兩個都有那就最好,可以從多方面證明浮力原理的正確姓。 不過鐵船要見功,難度很大,焊接的問題就不說了,變通的辦法總是有的。可要想造船,耗用的人力、物力都不是小數目,至少在軍器監(jiān)內他要做到如臂使指才行。可惜韓岡做不到。誰讓呂惠卿現在是參知政事,縣官不如現管這句話,在如今的軍器監(jiān)內可行不通。判軍器監(jiān)怎么跟執(zhí)政比。而且還有一個曾孝寬在,他若反對韓岡的命令,韓岡也別無他法,只能將官司打到御前去——這樣他韓玉昆就是個笑話了。 制造熱氣球的難度,則要比鐵船小得多。再怎么說,都是在拿破侖時代之前就出現的東西。制造起來不會要求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絕對要比鐵船要低。從技術角度來講,這個時代也完全可以勝任——并不要后世經過改進的熱氣球,能環(huán)球航行的那種。只要能載著人浮上天空,飄上一兩刻鐘就足夠了。 舟船古已有之,即便不是木頭而是該由鋼鐵打造,給人的震撼僅僅是一時的。在沒有出現蒸汽機的時代,鐵船即不如木船靈活,又不如木船物美低廉,肯定會有人說,造此無用之物,是在浪費公帑。 但飛天之夢,又有誰實現過?! 比起鐵船,熱氣球的出現給人的震撼可是要大上千百倍! 而且熱氣球一出,空氣的物質姓便可以由此得證。 虛空即氣——不,確切的說‘氣’更應該寫作‘炁’——這個概念,將會深入人心,張載進京的道路也由此鋪平。 至于韓岡本人,在士林中有《浮力追源》張本,而在民間,他身上的光環(huán)則更會添上光彩奪目的一圈。 一舉多得…… ……一本萬利!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