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任官古渡西(六)-《宰執天下》
第(1/3)頁
一般來說,能作為祭田,用來奉養祖先墳塋和宗祠的田地,都不可能太差,而且京畿一帶的地價絕不便宜。韓岡年初時欲在京城買房,順道問過開封周邊的田價。普普通通的旱地都是十貫往上——這還是出產不豐、位置偏僻的下田。如若是靠近村莊、道路的上等良田,那價格更是要翻番了。當時韓岡打聽過了開封府的田價和房價后,便收起了在京城置房置產的心思,老老實實的租了一間靠河的院子。
白馬縣這邊,雖說離著京城稍遠,但還是屬于津梁重鎮,現在又成為了畿縣,地價不會比開封府周邊低到哪里去。兩百一十五畝田,韓岡估計著至少也有兩千貫。
“這祭田分作幾片?”韓岡追問道。
胡二越發的驚訝,韓岡的每一句都問到關鍵上,很少有官員會對田宅買賣的如此了解。低頭答話:“都在一處。就在清水溝邊,是一整片水澆地……”
那就更貴了!
宋朝不抑兼并,田宅買賣頻繁,有‘千年田換八百主’的說法。土地易手頻率如此之高,許多時候,經常能看到將一片田七零八落的分賣出去。一頃的整片土地,幾次轉手之后就會變得支離破碎,屬于幾十戶不同的人家。
大戶人家的田產也都是東一塊、西一塊,甚至分散到不同的州縣中。這樣的情況下,越是完整的田地,賣的價格就會越高。而有些田主,為了能讓自己家中的田地合并在一處,都是大費周折,陷人死地的情況也不是沒有。當初李癩子要強買韓家的三畝菜園,便是因為那三畝地,正好可以讓李家的河灘田連成一片。
如今次這樣兩頃多的一整片地,而且還是灌溉設施良好的上等田,那三千貫那是沒得跑了。
韓岡搖了搖頭,一片價值三千貫的田地,難怪能打上三十年的官司。
“舊時的田籍,還有當年能作證的老人,難道都沒有了?”韓岡繼續問著。
“回正言的話。當年黃河決口,從東京一直淹到滑州。白馬縣的人不是死在洪水里,就是闔家一起逃難。等到水退歸鄉,回來的也不剩多少。加之第二年縣中的田籍簿冊因為縣衙走了水,全都燒了個干凈……”
聽到這里,站在一邊旁聽的方興就一聲嗤笑,“這買賣做得漂亮!”
韓岡也是眼神變得冷了起來。這一干胥吏做得也太絕了,一下就讓他想起了當年的陳舉。一把火燒掉了所有的存檔,幾乎就是死無對證了。
此時的契約分為白契和紅契兩種。過戶時在官府中登記繳稅并蓋了印后的田契稱為紅契。不經過官府,只是買賣雙方私下里過戶的田契,則稱為白契——因為沒有朱色官印的緣故。按照律條規定,田宅成交后,不及時去官府申報繳稅,被查實后是要受到處罰的。但罰不責眾,真正照著律條處罰的情況,其實極少見。
另外打官司時,兩種田契都是合法的,都可以用來作為證據。而且當紅契與白契相沖的時候,照律條來說,是該以紅契為準,但官員們斷案,往往都是以時間靠后的為準,并不注意是否經過官府。
所以燒掉了田契和丁產簿后,因為水患的緣故而沒有了戶主的田地,只要隨便拿出一張白契,就能將合理合法的吞下。除非有人叫真,去開封三司里的戶部司,將縣中上繳的田籍和丁產簿給翻出來,否則這份田就占定了。如果再交上一份稅金,將大印蓋上,基本上這個案子就翻不回來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平潭县|
班玛县|
百色市|
广饶县|
延安市|
成都市|
乾安县|
修文县|
西盟|
洞口县|
陵川县|
平昌县|
潍坊市|
九龙坡区|
固镇县|
万宁市|
宜兰县|
德化县|
远安县|
哈尔滨市|
广安市|
贺兰县|
漾濞|
鸡东县|
上饶市|
达孜县|
丰宁|
华宁县|
墨玉县|
敦化市|
梓潼县|
四会市|
桐梓县|
广昌县|
龙里县|
禄丰县|
江门市|
淮安市|
甘肃省|
浏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