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到紡紗工坊中的一架架機械,眾掌柜們都忍不住連連點頭,甚至有幾個動手去轉(zhuǎn)動紡機,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去運作。都想著回去后,就學(xué)著給打造出來。 “不過諸位家中的紡紗作坊最好留在隴西,熙河路畢竟人少,又是偏僻,而且戒備森嚴,外人不容易混入。放在秦州可就不一定了。若是其中的奧妙給關(guān)東的人學(xué)去了,我們可是誰也爭不過。” “不必馮掌柜來提醒,我等哪個不明白!”成軒等人異口同聲。為了守護自身利益,誰也不會犯傻。 馮從義說得沒有錯。工坊如果留在熙河路中,紡機改進的這個消息傳出去就已經(jīng)很不容易,等傳到南方織造商們的耳朵里,派人過來打探消息,更是不知要過去多久。如果是放在秦州這個西北重鎮(zhèn)里,消息散布的速度,卻是隴西的十倍。說不準哪一天,就全給人一股腦的學(xué)去了。 用了新式紡機之后,棉紗的成本大大降低,賺到手上的錢財誰會嫌多?前面在棉田中多付出的錢鈔,在這里卻補了回來。 見著成軒他們眼中的喜色,馮從義知道今次的事算是成功了。韓家紡紗工坊的效率瞞不了人,只要有心打探,遲早都能打探得出來的,又不是多難造的機械,多看幾眼就能學(xué)走,還不如早一步拿出來做人情。 只是多保密一年就是成千上萬貫的收入,有幾人能放得下?韓岡卻是沒當(dāng)回事的就丟了下來,這份心胸和眼光,讓馮從義敬佩萬分。 成軒也走過來,想著馮從義一揖,正色道:“韓太常的心胸,世人難以企及,我等實是感佩萬分。” 韓岡的名聲如此之大,累累功績更是驚人,誰也不會把他當(dāng)成一個不識貨殖的傻瓜。這么大的利益,說讓就讓,實在讓人敬服。 而見著紛紛過來要自己代為想表哥轉(zhuǎn)達敬佩之意的商人們,對于韓家,對于順豐行,對于韓岡本人,對于他們的未來,馮從義更加的信心十足。 …………………… 馮從義回來的時候,韓岡正看著張載的來信。 韓岡從京中回來時,也沒忘了探望二程和張載。雖然他成了王安石的女婿的這樁事,的確有些讓他們不太喜歡。但在他推薦關(guān)、洛兩家入經(jīng)義局共參諸經(jīng)新義的消息傳開之后,這樁婚事給張載和二程留下的心結(jié),也就煙消云散。 對于韓岡通過實驗推導(dǎo)出來的理論,當(dāng)曰回來時經(jīng)過橫渠鎮(zhèn),已經(jīng)跟張載討論過整整三天。現(xiàn)在又是書信往來,不再是韓岡,連張載也有心要將氣學(xué)和韓岡的理論完全融合起來。 見著表弟回來,韓岡收起了信。讓了馮從義坐下,道:“今天可是辛苦了。” “倒也算不上辛苦?!瘪T從義搖搖頭,又道:“與承恩村的合同都已經(jīng)定下了,都沒有意見。之后協(xié)議每年一簽,具體的條款在簽約前,會在行會內(nèi)事先加以溝通,以防有人抬價收購,亂了行規(guī)?!? “那行會怎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