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閑來居鄉里(二)-《宰執天下》
第(2/3)頁
從韓千六口中,韓岡聽到了今年的夏糧產量。比他預計得情況要好得多。自家父親的確在農事方面有一手——這已經得到熙河路上上下下的認同,甚至還得到了天子和宰相信任——說起來,善于種植的老農所在多有,但有運氣得到這個職位的也只有韓千六一人。
鞏州今年的糧食收成,已經超過三十萬石,往四十萬石走。對于正式開發不過三年的邊疆州郡來說,這個數字絕對不少了。
只不過這些收入并不是能歸入常平倉的數量。其中雖不包括移民們開墾荒地的出產,但即便是官田,也只能拿一半入庫,剩下的還要給租佃和屯墾者留著,從沒有一口全吞的道理。而且田地開墾雖說越來越多,卻因為人手跟不上需要,無法悉心打理,糧食平均畝產量只有一石出頭,比起剛開始的時候,還要低了一些。
真正能放入常平倉的口糧,只有十五萬石上下。上陣廝殺的軍漢,消耗的糧食一年最少也要四百斤。馬匹對糧食的胃口是普通士兵的三四倍,此外還需要更多一倍的草料補充。要供給熙河路兩萬三千名常駐軍、三千八百余匹軍馬的曰常消耗,十五萬石也就能滿足七成左右。
另外不能忘記,這些士兵有四分之一是把家人遷到了熙河來,他們也要吃飯,雖然是用軍餉購糧,不是官府免費提供,但吃掉的糧食還是實打實的,都是來自于本路。
這樣一算,常平倉每年的收入至少要二十萬石才夠保底。而要想對災荒、兵事做準備,必須要達到三十萬石。幸好開墾下來的田地,幾年后就會變成所謂的熟田,只要管理得宜,曰后也許不比關中的白渠要差。
晚上一家人吃過飯,韓岡坐在父母的院子中。喝著冰鎮的蜜酒,一邊享受著夜中的山風,一邊與韓千六一起說著路中農業生產上的事。韓阿李則帶著韓岡的四名妻妾都在一旁飛針走線,為兩個孩兒準備著秋冬時的衣服——就算是富貴人家,女紅也是不能丟的。
“……以孩兒的想法,最好能施行田地輪作,隔上兩三年便休耕一次,以免地力不足,最后收成越來越少。”韓岡卻不是要繼續擴大屯墾的面積,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他也是早就明白的,“休耕的土地也不是任憑其荒著,種上些苜蓿,那是能肥田的草料。”
聽著韓岡如此說,韓千六很是驚訝:“不見三哥你下田,什么時候知道田地要輪作的?!”
“從古書上看來的。”接著對眼中有著疑問的王旖補充了一句,“是《齊民要術》。”
輪作制是古法,從上古時起就一直都有施行。將田地分成四塊,三年一歇;或分作三塊,兩年一歇。同時在休耕的地上,種些豆科植物,用來肥田。此乃世間的常識,南北朝時,北齊人賈思勰所編寫的農學巨著《齊民要術》之上,便有詳細的記載。
豆科植物能肥田的道理,韓岡前世就聽說過,而他在京中買來的《齊民要術》也找到了證據。不過賈思勰說‘美田之法’,是以綠豆為上,胡麻、小豆次之,韓岡并不知道在鞏州這片地上適不適合種植苜蓿。
如果苜蓿參與到輪種中,不但軍馬的喂養就可以減少糧食的消耗,而且對于土地肥力的加強和維持,也有足夠的好處。再說,必要的時候,苜蓿還可以充作口糧。雖然味道不會好,但營養不會差太遠,還能填飽肚子。
過去由于鞏州的田地不足,所以韓岡沒有提及此事。但現在情況已經變了,田地超過了目前人員數量照管的能力,這就給輪作制帶來了足夠的發展空間。依照《齊民要術》這等權威姓的農書來種田,就算看起來田地沒能都用在糧食上,但照樣能堵上所有人的嘴。
“爹爹也能知道書上的耕作法,孩兒當真是沒有想到。”韓岡笑著拍自己父親父親的馬屁,他的做得的確是好。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洋县|
特克斯县|
盐亭县|
尤溪县|
故城县|
洱源县|
随州市|
河间市|
米林县|
正阳县|
双流县|
方山县|
乐业县|
高阳县|
治县。|
游戏|
双辽市|
南澳县|
涿鹿县|
利辛县|
威信县|
沁源县|
隆回县|
呈贡县|
都匀市|
龙陵县|
仪征市|
崇义县|
祁门县|
浦江县|
蒙城县|
开鲁县|
盐津县|
富裕县|
太仆寺旗|
沙河市|
桐梓县|
盘锦市|
金山区|
治多县|
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