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昨天的第二更,現在才趕出來。看看今天能不能按時完成今天的份。】 見著王旖和韓岡要長談的樣子,云娘又一次起身,“姐姐你三哥哥先聊著,小妹先去看看娘娘那里有什么吩咐。”說著便要避讓開去。 “妹妹莫急著走,還有事要問一下妹妹。”王旖拉著云娘不讓她走,一起坐了下來說話。 見著王旖越來越有大婦的氣度,王家家庭教育出來的結果,讓韓岡心中越發(fā)的安心起來。要是如沈括的賢妻那般含酸夾忿,這家里就沒法兒呆了。 韓岡不想鬧得家中不寧,就必須將平衡踩得好,其實很是傷神。也難怪王安石不肯納妾,說起來,在家中踩平衡,并不比在官場站隊要簡單。 不過這也是韓岡自找的。不是說他納得妾室太多——區(qū)區(qū)三人就算多,讓那些隨隨便便身邊就十個八個妾室侍婢的官員笑掉大牙——而是他將云娘她們太放在心上。 如今的世情,少有將侍妾當常人看待。都是如同貨物一般,想送人就送人,缺了后就再買。換得勤的,三四年身邊人的臉就換光了。有時候生了兒子,或是懷著身孕,照樣能遣離家中。 比如名震千古的包拯包孝肅,他的兒子包綬,就是妾室所生。而且這名妾室是在懷孕的時候,就被發(fā)遣回家。要不是包拯守寡的長媳崔氏,派人送錢送物,等包綬出生后又抱了回來,包家真要絕嗣了。 包拯去世時,包綬才五歲,因包拯的遺表而被蔭封為太常寺太祝——這個從九品京官的本官職位,是專門為宰執(zhí)官的兒子所準備,用來蔭補的官職,王旁身上的官職,便是太常寺太祝——前幾個月韓岡尚在京中時,聊天中說起最年輕的京官,正好包綬因覃恩而升為正九品的大理評事,被王雱拿出來當現成例子。 包拯為人正直,世所公認,包青天的名字到千年后依然如雷貫耳。他將妾室遣送出門,不能說他有錯,從如今社會的風氣和道德上,他也完全沒有不對的地方。 只是韓岡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對于周南、素心和云娘,他都是發(fā)自內心的去關愛。而正妻王旖,溫婉堅強的姓格也極是讓韓岡喜歡。 就是因為掛在心上,自然要為之煩心。只有心無縈懷,才能冷靜處理事務,那是無欲則剛的境界了——對自家人韓岡倒是做不到。 幸好四女都很平和的姓子,也知道韓岡不會喜歡她們爭風吃醋,心中也許各有想法,但為了良人還能做到謙讓體諒。使得家中的事情,并沒有占去韓岡太多的精力。 現在他關心的是如今熙河路核心的鞏州,該如何處理屯田方面的事務。夏糧的收獲,比起開疆拓土還要重要。而要想獲得長遠的發(fā)展,棉花為主的經濟作物則更為重要。 只是韓千六能看到的檔案,韓岡就看不到。他已經不是熙河路的官員,有些數據必須得靠韓千六給找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