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0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宰執天下》


    第(3/3)頁

    王厚奇道:“玉昆你不知道?哦,對了!這是半年多前的事,你那時正好在病著……就在當時,王相公上書建言,要興學校、改科舉,棄詩賦而用經義。官家可都讓二府、兩制還有三館眾臣一起議論了,命人人都要上札子。東京城內沸沸揚揚,國子監中人心惶惶,天下都傳遍了,你說有沒有?!不過最后讓蘇子瞻的一本奏章否了,此事也便不了了之。”

    “是嗎?…………”韓岡聲音低沉下去,暗自揣測著王安石的用意,此舉又會給政局和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改科舉、興學校這兩條很好理解,就是為了選拔和培養人才——變法的人才。而蘇軾會反對,也不難理解,他畢竟是以詩賦出名,也是靠詩賦考上的進士,交好的友人、弟子都是以詩賦見長。屁股決定腦袋,哪個時代都不會變。

    韓岡愿意拿腦袋打賭,司馬光雖然與王安石互為政敵,但他絕沒有在科舉改革上與王安石作對過一句。為何?還不是因為他是陜西人——不擅長詩賦文章的陜西進士。只是若想對此事進行更深一步判讀,還要把王安石和蘇軾的奏章拿到手上才夠。

    王厚見韓岡突然不說話了,問道:“怎么?還在想詩賦改經義策問的事?”

    韓岡抬眼對王厚說道:“我在想王相公為何要改科舉。”

    “為何?”

    “因為人才難得。變法之要,首在得人。而科舉掄才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路,如果處道兄你是王相公,你是想看著的是擅長吟詩作賦、卻反對變法的進士,還是熟讀經史、長于對策的同志?”

    “同志?”王厚咀嚼著韓岡用的這個生僻的詞匯,笑道:“這個詞用得好。《國語》有云:‘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如果愚兄是王相公,當然想用與自己同心同德的人才。王相公在奏疏中本也說了,‘朝廷欲有所為,議論紛然,莫肯承聽,此蓋朝廷不能一道德之故也’。他興學校、改科舉,當然是為了選拔人才,教育同志,要‘一道德’。只可惜啊……卻被否了。”

    “誰說給人否了,就不能重提的?今科是不可能了,但三年后的下一科,很有可能就改用經義策問取士!說不定到時小弟也……”韓岡說著說著突然笑了起來,搖搖頭:“都已經有官身了,也考不了進士,管曰后王相公能不能改,都是跟我無關了。”

    ps:好了,文中對北宋官制稍微提了一點,雖然沒細說,給大家留個印象也就夠了。北宋的品官,高品的很少。品級晉升也要很長時間,不會出現二三十歲便三四品的官員。不過在北宋,五六品也能擔任執政,這為年輕官員獲得權力,提供了一條路。

    反正就一句話,把滿清官制留下的印象丟掉,在北宋,差遣和本官是兩條線。高品官不一定有高的差遣,而低品官,卻可以入居政事堂。至于文武官詳細的品級劃分,等俺整理好也會貼出來的。

    今天第一更,離首頁的前十五位咫尺之遙,卻始終跨不過去,兄弟們,紅票和收藏再給力一點。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恩县| 宜丰县| 乌兰县| 永胜县| 丘北县| 武陟县| 广灵县| 威信县| 广德县| 六枝特区| 林口县| 全州县| 彭阳县| 襄城县| 巫山县| 孝义市| 雷州市| 辉南县| 五常市| 德保县| 大名县| 鲁山县| 富源县| 韩城市| 皋兰县| 久治县| 忻城县| 沁水县| 枞阳县| 新兴县| 左云县| 积石山| 东丽区| 中西区| 安西县| 靖西县| 乌拉特中旗| 嫩江县| 台江县| 上栗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