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陳遙那個時代,道士似乎都出自武當或是龍虎山,陳遙也不是太懂道家這些傳承淵源,總之好像都是出自什么什么山這一類的,當下聽這少年師承居然是來自某處仙家洞府,心中當即便是犯起了嘀咕,從這只言片語間,他大概也猜出了這少年師出名門且和自己救命恩人一樣,也是身負神通之輩。 但高人行事也得講道理不是?陳遙實在不知自己究竟何處得罪了此人,惹得人家頭次照面便持劍相向,這中間定然有什么誤會,看來得好好探究一番才是。 另外不知為何,少年口中所言斜月三星洞……怎么聽起來如此耳熟? “阿彌陀佛,貧僧乃法臺寺散人,法號道衍,見過圓機真人。”見少年連番追問,僧人也不著惱藏掖,當即也自報家門道。 這一僧一道對答如流神態自若,一旁的陳遙卻是越聽越心驚,他之前一直沒機會開口詢問兩度救自己于水火的大恩人寶號為何,如今聽他自己道出卻著實吃驚不小。 他自然不認識面前這位高僧,但卻是知道這僧人的法號,歷史上也有一位名為道衍的和尚,但那一位……是百年之后協助朱棣、策劃了整個靖難之役的黑衣宰相啊!當下可是乾符元年,別說明成祖,恐怕連宋太祖目前都還在三生井前排隊晃著,道衍又怎么可能現身于此? 陳遙的震驚無以言表,少年小道李嵐清聞言卻是微微挑了挑眉,幾息的工夫,陳遙便見他將手中寶劍“鏘啷”一聲重新歸鞘,起手見禮,也恭敬回道。 “福生無量天尊,原來是道衍大師,貧道有禮了。” 道衍手持禪杖微微頷首,兩人便在互相見禮、各道久仰中化干戈為了玉帛,但之后發生的事更是讓陳遙從震驚中復入震驚。 他還未想清楚自己到底怎么得罪了面前的李道長、還未想明白為何會在大唐年間遇到永樂朝紅人,面前一僧一道兩道目光便已是如兩柄利劍一般齊刷刷刺向了自己。 “你是何人?” “施主是何來歷?” 這二人沒打起來倒也順乎陳遙心意,道衍大師于自己有救命之恩,而那小李道長看上去也非惡人,若能將自己與這兩人各自間的誤會一并化解,陳遙覺得未嘗不是一件美事。 但不知怎的,事情的走向卻意外地偏離了他的預期,他沒料到這兩人寒暄片刻,竟是雙雙將矛頭指向了自己。 小李道長依舊抓著自己的身份不放,而道衍大師也莫名其妙地開口詢問,他不是認識自己么? 陳遙記得果兒當時說的非常清楚,說陳哥哥之前在濮州城內便見過這位道衍和尚,有過幾次照面的機緣下他還曾慷慨解囊,親手贈送過陳哥哥幾張蔥花面餅,也正因如此,小廟內的孩子們都對他心存感激。 如此……當下大師何故又會問出這等問題? 面對兩位身懷神通的仙家高人,陳遙腦中天人交戰,看他們的眼神,陳遙甚至都有種自己真實身份被揭穿的錯覺。 有這么玄乎? 這世界上的修行高人難道連穿越這種事都能一眼瞰破? 不,不對,不是這樣。 稍稍一想陳遙又在心底否決了這一猜測,他們應該不知道這一層內幕,若是身份能被輕易識破,那之后一系列事件自己都將會變得極為被動。 更何況,若是已經瞰破了自己的底細,他們也斷不會再問出此等問題。 畢竟出家人不打誑語,真人也不說假話,真正的得道高人對詐別人話這種行為是完全不屑為之的……至少陳遙是這么認為的。 “啊?” 念及此處,陳遙無奈只得裝了個傻,面露疑惑并表現出一副全然聽不明白的模樣,他撓了撓頭,有些不解地反問眼前二人道。 “大師,道長,你們這是何意?” “真人不說假話,你到底是何人,速速說來。” “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語,施主但說無妨。” 見他二人如此,陳遙突然覺得有點好笑,對自己如此執著,多半是看出了事有蹊蹺,但應該還沒到能瞰破自己真實身份的地步。 不過這又是什么情況? 難道是自己這幾日的表現……少了些許這個年紀該有的稚氣與飄忽? 但自古英雄出少年,就算表現得老氣橫秋、早慧過聰了些,那也斷不至于被人重點盯梢啊,自己無非就是個不起眼的乞索兒,也不知兩位高人如此執著究竟意欲何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