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關于本書時辰和長度的設定-《真五行大陸》
時辰的設定我才用的是清朝的九十六刻制,這樣比較貼合現代人的時間觀念。
0:00子初初刻
0:15子初一刻
0:30子初二刻
0:45子初三刻
1:00子正初刻
1:15子正一刻
1:30子正二刻
1:45子正三刻
2:00丑初初刻
。。。。。。
以此類推。
其實,清朝在西方的鐘表傳入來之后,時辰上的概念已經跟現代的差不多了,比如12:18分,叫做午正一刻三分,午正一刻是12:15,15+3分=18分。
至于長度的設定,我才用的是隋唐的尺度,當然,取整數的,方便計算。
一里=500米,
一丈=十尺=3米,一尺=十寸=30厘米,一寸=十分=3厘米,一分=十厘,一厘=十毫,一毫=十絲,一絲=十忽。
擴展1:
古代時辰,其實也是有秒這個概念的,不過并不具體,在一個日冕上,秒如芒這樣細。
至于忽,在時辰上同樣有這個概念,忽如最細的蜘蛛絲。忽然忽然,用來形容時間極短,就是這樣來的。
擴展2:
百刻制
《靈樞·五十營》:“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
如此推算,古代(明朝以前)的一刻等于現代的14.4分,即14分24秒。午時三刻斬首,時間是現代的11點43分12秒到11點57分36秒。至于清朝的午時三刻則是大部分所認知的11:45-12:00了。因此,如果別人說起午時三刻斬首,那你要看他說的是明朝以前還是清朝的時辰,這里面是有明顯差異的。
別把清朝的時辰跟明朝以前的搞混,這就跟大人這個稱呼一樣。別看多了電視劇電影就以為明朝以前的官都是叫做某大人的,比如狄(仁杰)大人,那是很逗的。即使是在清朝初期,大人也不是隨便一個縣官什么的能當得起的,只是到了清朝后期,大家的脊梁都彎了,要奉承的人多了,于是才滿大街的大人。
至于百刻的時間,并非按順序均分到每個時辰里面的。
晝夜百刻,每刻是六小刻,每小刻又十分,故晝夜六千分,每大刻六十分也。其散於十二辰,每一辰八大刻二小刻,共得五百分也。這是古法。
換言之,半個時辰,也就是現在的一個小時,是四大刻+1小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贡县|
甘德县|
黄石市|
囊谦县|
玛多县|
麟游县|
三门峡市|
青浦区|
同心县|
海口市|
平泉县|
广河县|
富宁县|
北票市|
城固县|
双峰县|
乌审旗|
克东县|
赫章县|
铁岭县|
米易县|
沙河市|
二连浩特市|
明星|
绵竹市|
昌黎县|
连江县|
微山县|
丹棱县|
寻甸|
东乡县|
湖口县|
梁山县|
诸城市|
洞口县|
丰顺县|
团风县|
高阳县|
塘沽区|
葵青区|
灯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