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以賜封王爵為條件,促使劉隱提前對付統掌靜海軍的曲承裕,按李天衢尋思此事想必能成。 不同于王建、劉守光那些急不可待而要稱帝稱王的一方君主,劉隱算是穩健派,由他打下五代十國當中南漢政權的根基,然而最終登基稱帝,卻是他的兄弟劉陟。 即便如此,劉隱苦心經營,占據嶺南不斷的壯大實力、擴張領土,他必定是有稱霸一方的野心的。而你要的名分,我現在就可以給你。接受中原王朝的冊封,進而謀求稱王建國,這還真就是劉隱一直在走的路線。所以承諾會奉他王爵,劉隱不可能不動心。 至于李天衢促使劉隱要盡快攻打安南諸地的理由...如今統掌靜海軍藩鎮的節度使曲承裕,雖然與五代十國時節諸方雄主相較,他完全是個不入流的小人物。可是這曲承裕在后世的越南國被稱為“曲先主”,完全被當做英雄人物看待。 畢竟按那邊宣稱,曲承裕是讓越南人民“擺脫中國統治的枷鎖”,而引導民族獨立的奠基人之一..... 李天衢心說若不是因為鞭長莫及,什么朱溫、秦宗權、李罕之之流甚至都可以往后稍一稍。我第一個會打算滅了的,便是那廝。 雖然走史載線,南漢劉家兄弟后來也會出兵吞并安南,估計卻也是二三十年后的事了。到了那個時候,靜海軍本地權貴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意圖擺脫中原王朝控制野心也會變得愈發強烈,當地還會出現楊廷藝、吳權等受唐朝節度使官職,卻被后世越南捧為建國奠基先人的軍閥興風作浪,也標志著按安南建立獨立政權,而自此脫離中原王朝的開始。 更何況劉隱那繼位的兄弟劉陟,后來建立南漢政權稱帝后又改名為劉?,不但是五代十國時節另一個大變態,還是迷信卜卦的神棍。而后又有交趾吳權發動兵變,再占據靜海軍自稱節度使,那廝會認為出兵征討“不祥”,遂放棄收復失地,這也是致使安南以后獨立的一個重要因由。 所以現在便要鏟除靜海軍藩鎮已有獨立意向的勢力,還需要由劉隱出手,否則討伐的時間,要費的周折便會越多。就算以后當地仍會有軍閥相繼發動叛亂,李天衢心想到了那時,也不必再由清海軍節制安南諸地,因為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以內,我差不多也該打過去了...... 至于清海軍來使楊洞潛,他固然無法似李天衢那般通過后世的視角,能預先察覺這段時日屬于根除安南脫離中土隱患的最佳時機。他完全站在自家君主劉隱的立場上設想...能得到稱王建國的名分,而且靜海軍藩鎮治下領土,早晚也會是己方勢力所要覬覦的目標,雖說不知魏帝與那曲承裕結得是什么仇、什么怨,這隔著天南海北的,怎么就非要促使我清海軍兼并安南之地? 但是如果由魏帝出面調停,北面楚國馬殷想必也會有所忌憚。主公如若無須顧忌北境邊患,也盡可揮軍西進,取靜海軍十二州之地,不但能與中原修好,還能得賜封建國自據一方...這卻不是一箭三雕的好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