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黍團啦,賣黍團啦,豆子黍團,半圜錢一個,一圜錢三個!” “開水,開水,半圜一人,喝到飽!” 往來的人流催生了魏國商業,衣食住行,無論行商坐商,都在大街上支起攤子,開始沿街叫賣。 人來人往,大街小巷中,人們連說帶比劃,做成了一單又一單的買賣。 “店家,這個! 不是那個,是這個,大個的! 對,來三個!” 趙政自幼長在趙國,只會說趙國官話和貴族雅言,趙國官話是趙國的方言,雅言是天下貴族之間共通的語言。 近期在王學斌的教導之下,他又學了秦國的官話俚語,至于魏國的俚語,他根本聽不明白。 魏國商販也不會其他外語,兩人的交流,手舞足蹈的,非常熱鬧! 在趙政手忙腳亂的比劃下,那商販總算明白了趙政的意思,用一張略微泛黃的麻布包著手,撿出三個黍團,遞給了趙政。 另一只手伸到他的面前,示意結賬。 趙政接過微微有些發燙的黍團,從袖管里拔出一枚布幣,遞了過去。 那商販看著手中的布幣,為難的說道: “客爺,您還是給圜錢吧,咱這是小本生意,您這錢我不知道怎么找!” 趙政看著商販難看的臉色,不知道哪里犯了忌諱,有些不知所措。 跟在身后的王學斌制止了想要上前付款的元宗,笑吟吟的看著笑話。 趙政撓著后腦勺,環視一周,發現了師父的神情,頓時一臉討好的湊了上去,殷切的喊道: “師父...” 王學斌嘿嘿笑著。 “不管,自己的事自己解決,我是你師父,又不是你的老媽子,自己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想辦法解決,別指望我!” 趙政聞言沒有氣餒,而是討好的說道: “師父為何如此見外?都說師父師父,師者父也,師父與我情同父子,怎么會是老媽子? 再者說,區區小事,徒兒怎會勞師父操心? 只是徒兒初來乍到,不通此地言語,故而向師父請教一下,這是請教學問,師父自然要為徒弟解惑? 師父就是如此看待徒兒的?此言可真是讓徒兒的心涼的透透的!” “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