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孰優孰劣-《國潮1980》
第(1/3)頁
中西方商業文化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兒。
究其原因,還是文化歷史不同發展方向,所導致的價值觀的差異。
西方人的歷史短暫,又長期靠宗教解決精神需求,對于人性的研究和理解比較膚淺。
尤其西方發達國家的輝煌無不建立在殖民主義,燒殺擄掠的基礎上。
嘗到了霸凌甜頭,他們在商業活動中也就一直都傾向于成就取向。
重功利,也信奉個人主義,充滿了野蠻的侵略性。
而華夏是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沒有神權對國家統治進行干預的土壤。
為統治者掌控國家便利,所有的經史子集幾乎都是對人性和人心的理解。
所以就連我們的封建帝王都把自我節制,戒急用忍,當成必要的功課。
非常懂得“和”字之重要,在政治上運用權術,追求的是一種平衡狀態。
何況華夏大地的經濟基礎又是建立在農業文明上的。
華夏的老百姓生活比較穩定,能夠較長享受太平年月的安居樂業。
所以華夏民眾對政令調度和執行,也遠比西方人順從。
集體主義在潛移默化中早已深入民心。
為此,傳統的華夏商人,在商業活動里往往更看重聲譽地位和關系背景等因素。
重視與人合作,保持同業和諧,會主動行善舉,可以稱作歸屬取向。
至于孰優孰劣?
如果拋開其他因素的干預,只分析商業模式的性價比和對社會的影響,這其實完全就是一目了然的事兒。
但很可惜的是,由于曾經科技水平落后和國家發生動蕩的原因,華夏的商業倫理在當代基本泯滅。
已經不再為人所知,不再為人看重了。
而用強盜的方式取得巨大成功的西方商業倫理卻被世人推崇,好像成了唯一的真理。
這不能不說,真是人世間的莫大笑話!
不過好就好在,共和國已經恢復了國家穩定,在商業領域也放開了管束,終于為華夏傳統商業文化的復蘇提供了條件。
像寧衛民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走在這條路上。
他不是不懂得可以用專利去脅迫別人。
要是上輩子的他,肯定毫不猶豫就這么干了。
可這輩子所見所聞,所知所學,已經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
他反而認為這種行事方法是一種急功近利,為自己埋雷的愚蠢選擇。
因為他已經體會到真正的商業市場,不論成熟與否,都是復雜環境,受到不同的制約。
任何企業都脫離不開外部環境的影響,絕不能只專注自身的壯大。
尤其是對于產品性能差不多,很難做到明顯優勢的行業,就更是如此。
最終一個企業能否做大做強,起決定性作用還是外部關系和諧與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澜沧|
太白县|
阜平县|
宜兴市|
乌兰察布市|
通榆县|
东港市|
永昌县|
巩义市|
剑川县|
镇坪县|
忻州市|
高密市|
晴隆县|
张家港市|
威信县|
顺义区|
二连浩特市|
南漳县|
建水县|
永善县|
台北县|
芜湖市|
丹江口市|
红原县|
穆棱市|
诏安县|
阜城县|
昌平区|
工布江达县|
墨玉县|
贡山|
涪陵区|
花垣县|
郸城县|
伊春市|
庆城县|
双鸭山市|
虎林市|
泾阳县|
章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