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援軍-《國潮1980》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日本是一個加工貿易型工業化國家,需要進口能源和資源,加工后出口。

    因而無論是能源還是資源的來源地,亦或是出口商品的市場,對日本來說都十分重要。

    但因為文化隔膜問題,以及二戰時日本造的孽。

    在戰后日本經濟騰飛的過程里,日本企業發現他們進入東南亞地區,很難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可,甚至常常遭遇排斥。

    而且隨著日本加快對外投資的步伐,這種矛盾和沖突也隨之升級。

    于是為了消除侵略歷史留下的不良印象以及貿易磨擦升級帶來的隔閡,也為了保護自己的海外利益,日本急需做出國際貢獻在國際政治舞臺提升自己的形象。

    也正是因此,當代日本才在國際上頻繁做出了堅決反戰和促進文化交流的態度。

    畢竟日子越過越好,只要腦子沒病,誰都希望和和氣氣,體體面面的。

    所以這個時候,日本國內才沒有多少日本右翼分子的生存空間。

    所以這個時候,日本的政客對外都是慈眉善目,主要都忙著怎么貪污受賄,在國內可勁兒撈錢。

    所以才會有了1983年開始實行的“十萬留學生”計劃。

    不同于日后純粹為了彌補勞工數量不足而實行的“研修生計劃”。

    為了增加國際聯系,日本在引入留學生的計劃里是投入了巨量資金的。

    入國管理規定因此放寬,任何公司、個人、團體都能開辦日語學校,留學生課外打工也被解禁。

    再加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正是日本的經濟高峰期,日本以半工半讀的絕佳優勢,幾乎成了整個亞洲最佳的留學地點,并由此吸引了不少淘金客都躋身于留學生的隊伍里。

    特別是相對于歐美巨額學費和更為繁瑣的手續,日本還有著地緣上的優勢。

    尤其對于共和國和南朝鮮這樣與日本同屬漢學文化圈的國家來說,文化上的親和力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于是這才導致了八十年代中期之后,共和國的自費留學生幾乎是以井噴之勢,批量涌入日本。

    另外還得說,不同于日后日本為了彌補勞工不足所實行研修生政策,在1993年這個政策出臺之前,共和國赴日的人大部分都是許多底層的勞動者。

    這個時期的赴日留學生,大部分幾乎都是國內真正的精英。

    他們有文化,有見識,也有思想,會更好的適應這個陌生的社會。

    當然,反過來心態也就更容易失衡。

    畢竟這些人在共和國可都是風云人物。

    即便再不受重視,在國內不得煙兒抽,那也都是各大機關單位正式員工,名校出身的天之驕子。

    他們早就習慣于享受周圍的吹捧和羨慕了,都是心比天高,又膽大敢闖的人。

    結果來了日本,一下子變成了虎落平陽,發現任何一個日本人,哪怕就是個底層勞動者,都是自己的爺叔娘舅,可以隨意對自己指手畫腳,發號施令。

    在這種人格和自尊長期受到不平等壓迫和傷害的環境中生存,心態能不變嗎?

    或許這就是為什么,這一代留學生中產生了許多“精神日本人”的原因。

    要知道,這種情況下,許多人都容易把自己受到的磨難,受到屈辱的過錯,遷怒于祖國不夠強大上面。

    而且他們看到的日本發達的情景,也有了一種“眼見為實”的錯覺,導致他們相信共和國永遠不可能追上日本。

    畢竟人沒長后眼,慕強心理是最正常的反應。

    說起來,這種心態其實有點類似于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被虐待久了,別人給個好臉,感覺自己熬出頭了,反而會傾心于原先對自己的施暴者。

    可結果又怎么樣呢?

    三十年后,當這一批人驚訝發現自己的祖國居然逆襲反殺。

    各個方面都開始超越日本的時候,無論怎么后悔,怕是都晚了。

    他們不但老了,而且也沒法回頭了。

    那個時候的他們,不是改了國籍,歸化日本。

    就是以公知的形象,以各種專家學者的身份,在國內為日本鼓吹多年了。

    甚至某些人因為受日本文部省的資助,還有了把柄被日本人捏在手里的。

    那他們還能如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札达县| 清涧县| 通化县| 娄底市| 临泉县| 嘉义县| 普格县| 宁乡县| 武胜县| 修文县| 江油市| 双桥区| 许昌市| 宁城县| 集贤县| 牙克石市| 梨树县| 阿克陶县| 房山区| 项城市| 襄汾县| 宣威市| 大港区| 越西县| 农安县| 潼南县| 格尔木市| 虞城县| 太仆寺旗| 平江县| 吉林市| 崇义县| 德庆县| 深水埗区| 南城县| 呈贡县| 黄浦区| 岐山县| 阳泉市| 尚义县|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