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最初他認為,猛獸敢跑出山林殺戮平民,是不可原諒的。 自己出手滅殺那些猛獸,是天經地義的事。 甚至為了防止它們再次出來傷人,斬草除根也沒任何問題。 然而白狐貍的質問讓胡楊第一次懷疑自己手上沾染的血腥是不是正義的。 也就在那一刻,胡楊的思想有了些轉變,自己是個老師。 那么是否可以嘗試教它們人類的禮儀和道德呢? 這想法很天真,很不切實際。 但胡楊卻真的去嘗試了。 因為他極其推崇孟子的思想,認為:人之初,性本善。 推而廣之,人和野獸在剛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心懷善念的,并非生來就是作惡的,也絕不是在尚未出生之前就被打傷“惡”的標簽。 可是兩者后天為何會變得截然不同,無非就是所處的環境和所受到的教育不一樣,才導致的。 動物界中也有很多把后代教育的很好的。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 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只不過如今絕大多數人都只知道“人之初,性不善”,卻忘記了后面還有一句更為重要的“茍不教,性乃遷”。 善惡并非固定,而是會隨著環境等外界因素影響轉換的。 如果自己去教導那些覺醒的猛獸,讓它們不再蒙昧,是否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帶著這種想法,胡楊在準備了半年時間,前往八桂省青龍山脈嘗試了。 當然,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兩年前大鮮卑山走出一條蛟龍,與偵緝部部長達成協議。 猛獸走出山林傷害人類,死有余辜;同樣修煉者進入山林獵殺猛獸,被殺,死不足惜。 同時決不允許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殺戮,無論人還是獸。 另外協議中也規定猛獸不得隨意攻擊普通人,畢竟還有不少人是靠山吃山的。 如果他們自己作死,那就怪不得誰,只能說活該。 “大哥,第一次來八桂省嗎?”忽然一道女聲打斷了胡楊的思緒。 是一個坐在他旁邊化著淡淡妝容的女人笑著對他說。 胡楊沒開口,她就繼續說道:“我是導游,如果你是趁著國慶到我們這邊玩,我可以給你介紹哪些地方值得一去,不收錢的。” 他遇到的八桂省人,大多數都是很熱情的。 “謝謝,不用了,這已經是我第五次來八桂省了。”胡楊也笑著拒絕對方的好意。 他幾乎每隔三個月就會去一趟青龍山脈傳道受業解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