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jīng)筵vs大本堂 對這一件事情最敏感的,乃是楊榮。 因為楊榮是這種變化受到利益沖突最嚴重的人。 為什么楊榮被宣宗皇帝重用之后,一直是以謀主的角色行事的。 但凡朝廷有什么大軍事行動,宣宗必定先要詢問楊榮,然后再做決定。 楊榮也沒有辜負宣宗,在很多軍事行動之上,都給宣宗皇帝出謀劃策,在應(yīng)對漢王之亂中,表現(xiàn)尤為精彩。 所以在楊榮的領(lǐng)導(dǎo)之下,兵部權(quán)力大增,以至于王驥向上面要名額,幾乎是以百人來算,要為兵部增加人手。 但是這一切,都建立在皇帝認可這個路徑。 認可文官體系處理軍政大權(quán),并插手到衛(wèi)所之中。 眼前這個變化,卻讓楊榮感到非常不滿。 朱祁鎮(zhèn)對張輔的重視在,委托張輔主持大本堂,而大本堂主要生源,就是勛貴與宗室子弟,更重要的大本堂本來含義。 大本,大本。是指什么? 是指太子,太子乃國本。這種政治信號太明顯了。 楊榮沒有當場駁斥過去,已經(jīng)是涵養(yǎng)很好了。 楊士奇卻安撫了楊榮說道:“本官自然是信得過英國公的,大本堂之設(shè),雖然有舊制,但是時間太長了,很多規(guī)章都找不到了。” “總要讓我等商量一下,討論一個章程。” “襄王世子即便入京,也到年末,為大本堂清理地方,等等準備,真開學(xué)也就到了明年了。” “所以這一件事情,現(xiàn)在討論誰主管,卻是太早了。” 張輔說道:“不早了。正因為大本堂而今八字還沒有一撇,才需要人負責不是?” 楊士奇笑道:“國公說笑了,國公乃國家重臣,真能讓國公做工匠的活計?”楊士奇微微一頓,說道:“這樣吧。營造大本堂之事,就交給宮里。阮安在營造之上有些能力。等建起來再說。” 張輔明知道楊士奇在拖著。 但是張輔卻無話可說。 畢竟即便張輔真正而今當上了大本堂祭酒,真正籌備工作,張輔也不可能親自動手,因為太跌身份了。 張輔想了想,也知道大本堂的建設(shè),固然很重要,但是而今皇帝尚小,沒有太子,真正重要的不過是這個信號。 皇帝對勛貴重新榮寵的信號。 真等大本堂成為必爭之地,先要皇帝有一個太子。 所以,就不用逼得那么急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