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小岳岳很識趣的沒有湊局,畢竟跟這幾位還不算熟。 孫月往桌邊一攤,夾了顆花生米扔進嘴里,嘎吱嘎吱嚼著,犇兒脆,“你們今兒怎么湊一塊了?也不叫我?” 林劍沖賀冰努努嘴,“賀冰老師他們來我店里拍節目,順便拿了件寶貝走~” “什么寶貝?” “一對兒燈座,景泰藍的~” “噢~那可是好東西。” 賀冰得意的說道,“主要是品相好~” 孫月拍著自己的肚子笑道,“小賤家都是好東西,趕明兒我也去淘換兩件,就是沒有撿漏的樂趣。” 林劍卻反駁道,“你也不想想要是沒撿著漏兒,那不是賠了嗎?我們替客戶省去了撿漏兒的過程,直接把真品送到你們手上,省去了時間和犯錯的成本,上哪找我們這樣的賣家?” “嘿~你這是狡辯~” “我是實話實說~” 沒理他們在這斗嘴,馬冠福跟賀冰,一人一只雞爪子,就著茅臺開喝了。 這時,欒懟懟拿著一包魚食站在玻璃魚缸前順手喂金魚,林劍突然想起庫房里還有一只清代青花纏枝蓮紋魚淺,放在庫房里積灰太可惜,還不如拿出來養養金魚,當然,魚淺是用來欣賞的,而不是用來養的。 在古代華夏,養金魚可比吃涮羊肉講究多了,雖然兩者并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 在古代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魚缸,一般都是瓦盆、木桶等,也不需要加氧,控制好密度即可,這樣的器物內壁通常都是深色的,只有這樣金魚的體色才能長得好看,色彩才能鮮艷。 到了清代,達官貴人們為了能夠更好的在屋子里觀賞金魚,便用到了魚淺短時間內觀賞,需要的時候把金魚撈到魚淺里,觀賞結束后再放回池子里。 魚淺是在康熙初年始創,延續至清代晚期,形似木盆,比魚缸稍淺,大多以瓷為胎,外壁以白釉為地,其上通腹繪同花同向之纏枝蓮紋,紋飾繁縟華美,層次分明,連續而流動的線條頗富韻律感,無論是賞魚還是賞瓷器,都是一種享受。 見他出神,馬冠福不由問道,“看什么呢?也不喝酒?” 林劍回過神,“看金魚呢,現在人都用玻璃鋼養金魚,失去了金魚的美感~” 馬冠福回頭望了幾眼,附和道,“可不是~現在人都沒過去那么講究了。” 說起來金魚起源于華夏,現在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直接或間接由華夏引進的。 最早在西晉,便在寺廟中見到有人養魚,但直到南宋,才開始對金魚家化的遺傳研究。 金魚起源于野生的“赤鱗魚”,也就是鯽魚的一種,換句話說金魚就是野生鯽魚演化而成的觀賞魚,它正式的名字也該叫“金鯽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