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好!” “太好了,董大人的這門學說終于把天災的出現給說清楚了。天災四起,我們唯有修德免災。帝王,大臣,百姓,皆要好好反省!” 在座的眾儒生們紛紛激動,大聲叫好。 就連祖兒聽了,也驚嘆,“姑爺,這董賢良好厲害,天災原來還有這樣大的作用...不愧是庚子殿試第二名!不過,姑爺肯定比他更厲害,姑爺才是殿試第一。” 楚天秀哭笑不得。 這套學說當然厲害,影響了后世帝王兩千年。 帝王以天子自居,一直到大清年間,皇帝每逢天災都要趕緊去謝罪,痛罵自己缺失德行,或者讓一名大臣去頂罪革職。 這能不厲害嗎! 但這套儒教學說,禍害之處極大。 儒教都把天災給“解釋清楚”了,那對自然科學就非常的不重視了,更是不會深入去研究它們。 后世兩千年的讀書人,數萬數萬的人都忙著研究儒家的倫理關系經典,有幾個人去研究自然科學? 用后世一個通俗的說法就是,整個華夏文明都在拼命狂點“生產關系樹”,卻忽略了另外一顆生產力科技樹。 要是兩千年前華夏就把一半的讀書人,分去狂點的科技樹,那這個星球上根本不會有其他文明什么事。 董賢良在一番慷慨言辭之后,終于看到,人群中多了一個小昏侯。 “小侯爺,董某不久之前剛剛研究出來的《陰陽災異說》。你覺得如何?” 董賢良客氣的拱手問道。 別的儒生的意見,他也不太在意。 對小昏侯,他還是非常重視的。 大楚年青一輩實力超強的一位,發明了昏侯紙、發明了邸報,眼界最開闊,思路最活躍的,非小昏侯莫屬。 “這學說...太牛了!我回去好好消化一下。” 楚天秀斟酌著。 看到董賢良和眾儒生們,一副狂熱和期待的眼神,他還能說什么呢? 他要說個“不行”字,恐怕滿客棧的板凳,就要朝他丟過來了。 好漢不吃眼前虧。 手里捏著董賢良親手簽下的一份協議,回頭再來收拾他。挖個大坑,把董賢良給埋了。 楚天秀站了起來,準備告辭。 董賢良不由有些遺憾,他還盼著小昏侯陽光毒辣,能幫他查遺補漏,進一步完善這門《陰陽災異說》。 卻見,金陵城離長樂街不遠的玄武街,玄武廟的方向。 天空一道雷閃,落下。 “轟隆”一聲巨響,玄武廟內一股數十丈的火焰,沖天而起。 哪怕是隔離一條街,鴻門客棧也感受到了劇烈的震動。 門窗座椅搖晃,眾人站立不穩。 滾滾的濃煙直上天空。 玄武廟方向,火光沖天,傳來慌亂的喧囂聲。 眾儒生們駭然失色,不知發生何事。 楚天秀呆了一呆。 玄武廟出事了? ———— ps:3600字大章。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