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應該在伽利略,不應該在車里啊……”在給約格莫夫檢查義腿運行狀況的時候,大衛忍不住嘟囔。 “你已經世界第三次說這句話了。”約格莫夫忍不住指正。 “是啊。”大衛嘆息,“那是我的太空城……起碼是我設計的。我應該在伽利略,不應該在車里。” “第四次了。” 向山道:“你就讓他叨叨唄。反正也煩不死人。話說回來啊,你還在關注那新聞啊。一路上不是沒網嗎?” “從飛機上落地的時候肯定是有網的。”大衛說道:“就在機場的貨物集散中心那一段,下載了新聞視頻……” “啊,算了,別看了,越看越傷心。”向山如此說道。 向山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他知道大衛在乎什么。 大衛從小的夢想就是“探索星空”。作為古典科幻的愛好者,他渴望擺脫人類的搖籃,去踏足星空之上的一顆顆星辰。 三十年代開始,人類就開始重新將注意力投向星空。 大約是因為“奧貢”抵達了的關系吧。 另外,“奧貢”也告訴了人類一個事實。即使技術水平相對較低,也是可以向星海揚帆遠航的。至少“奧貢”的制造者們,就是以一個比人類高不了多少的技術水平之下,發射了“奧貢”。 這也使得人類受到了相當的鼓舞。雖然他們依舊沒能明白“奧貢”的建造者到底是處于什么邏輯建造了這個太空奇跡,但是他們卻意識到,“二十世紀的科幻小說認為二十一世紀人類可以移民火星”并非是無稽之談。 至少“奧貢”的建造者很有可能真的可以做到。 “奧貢”從頭到尾都只展現了“比人類稍微高一點的技術水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