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事情的發展超過了趙桓的預料,杜充并不是一無是處,鐘相被殺了。 “杜聰從滄州南下時,路上遇到了孔彥舟。” “孔彥舟乃是相州人,和岳校尉是同鄉。不過此人作惡多端,橫行鄉里,被抓捕之后,又趁著月色,逾城遁去,做了流匪。” “金兵南下的時候,孔彥舟就投了杜充,一路南下,劫殺居民,燒廬舍,掠財物收攏沿路強盜,聲勢也越來越大了。” “而后趙構授孔彥舟為沿江招捉使,伙同杜充前去八百里云夢澤平叛,本來杜充就是四處掠財,而這個孔彥舟也絲毫不示弱,四處弄錢,倒是認識了不少的流匪。” “他派人前去和鐘相停戰議和,而暗中派出了奸細,以入法為名,潛入了鐘相部,以奸細為內應,殺掉了鐘相。” 李綱算是把鐘相的死因,說明白了。 但是趙桓依舊一頭糊涂,這孔彥舟如此操作之下,洞庭湖起事,已經全部平定,那為何趙構還要向他請將? “鐘相雖然被殺了。但是云夢澤之事,并沒有平息。”李綱這才解釋道。 “鐘相死了,但是余部楊幺,黃誠、劉衡、周倫、楊欽、夏誠、黃佐、楊華、楊廣等繼續散布在十九個州縣,反而聲勢越來越大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趙桓不得不感慨,這趙構還真是擅長這個官逼民反,越平越反之事。本來一處大火,現在讓他整成了燎原之火。 平叛這種事,殺一個領頭的鐘相,根本無濟于事。 “現在楊幺派出了本家兄弟楊欽到了汴京,就是想接鐘相的兒子鐘子昂回洞庭湖,重整旗鼓。” “汴京這地方,進來容易,想出去哪有那么簡單?楊欽和鐘子昂被皇城司的察子們抓了,臣和周少卿審問之下,才知道了趙構這封信背后的詳情。” 李綱俯首說道。 本來抓到楊欽是皇城司察子們辦的,但是皇城司的察子并沒有審訊的權力,所以,審問都是由李綱和周三畏做的。 “也就是說,現在韓子昂和楊欽就在大獄之中?”趙桓問道。 李綱點頭,這事就到了官家抉擇的時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