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宋太宗玩的那套為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紀律已定,物有所常。玩的是萬事在執行的時候,都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制定好完善的制度在實行。 守內虛外,強干弱枝也是太宗皇帝率先提出和使用。 這樣重文輕武的國策,就導致了后面的澶淵之盟中,王家擁兵二十萬,坐看宋真宗和遼圣宗在澶州打的天翻地覆不為所動。 而澶淵之盟不光有積極意義,的確給大宋和遼國帶來了百年承平,但恰恰百年承平,武備松弛,成為了北宋暴斃的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澶淵之盟對皇權的削弱,史無前例的削弱。 皇帝的權柄終于從無限大,變成了國家的君王定義的一個轉變。 澶淵之盟中有一條,不引人注意,那就是是大宋與契丹結為兄弟之國。 往來國書的抬頭都是大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 這是歷史上,中國皇帝第一次與他人共稱皇帝。徹底打破了中原王朝一直習慣的、一直宣傳的、理念之中根深蒂固的觀念。 那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承認了對方是皇帝,那就承認了這天下是可以存在兩個皇帝,甚至多個皇帝。更新最快 電腦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