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找罪魁禍,找張孝純這個軟柿子捏嗎? 李嗣本乃是將門李家之后,童貫乃是異姓王,金兵至,或逃或降,對得起大宋給他們的優(yōu)待嗎?! 他們何曾有一點勛貴的覺悟? “幸太原軍民一心,據(jù)守朝曦、開遠、金肅、懷德之門,屢次擊退金兵,設(shè)壯兵,專充修城,晝夜不止,此間大義,天地泣啼。” “昔有鬬穀於菟為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今有太原百姓毀家紆難,奮死報國,朕,大惶恐。唯恐無顏以面河東鄉(xiāng)親。以負民意。” “吾皇萬歲。”太原城民瞬間覺得自己做的這些事,沒有白做,他們是真的把自己的家都毀了,抵抗了金兵兵鋒。 官家直接將他們寫在了詔書里,那再多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王稟軍都,惟爾公忠秉性,智勇倫。系江山安危與一身,不負圣命,忘生死而決。我宋之定國侯也。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生為人杰,死為鬼雄。” “種師中進太尉銜,擢集團軍將,遣河東路制置使。種樸進上將軍銜,擢集團軍副將,遣河東路保衛(wèi)指揮使。宗澤進偏將軍銜,擢偏將軍,遣河東路營田使,岳飛進中校尉銜,擢旅級,遣云州觀察使,統(tǒng)親事官四千余人,鎮(zhèn)守雁門關(guān)。” “種師道進大元帥銜,擢廣陽郡王,遣天下兵馬大元帥。鉗制天下兵馬。” “王稟進上將軍,擢軍都指揮使,遣河東路保衛(wèi)指揮副使。” “太原城民人人升爵三級,為下士銜。” “布告天下,咸使聞知,入內(nèi)內(nèi)侍省都知趙英,宣。天下兵馬大元帥種師道,奉。河東路制置使種師中,行。” “授玉魚袋、金魚袋、銀魚袋、銅魚袋。” 這些差遣,太原城民聽懂了,都是升的這些守城大將,在河東路之戰(zhàn)中有大功之人。 只是這些銜是什么意思? 他們一臉糊涂。而且好像太原城民每個人都升爵三級,是何種意思? 趙桓看著太原城民疑惑的眼神,知道這需要解讀,趙桓也早就準備好了文書。 所有的銜,都是種師道這一個月半月的時間里,寫下的大宋新兵制。 上等卒為經(jīng)過訓練后的普通軍卒,分田十畝地。 下士、中士、上士因有功有別于卒,是為士,分田二十畝、二十五畝、五十畝。 偏都尉、下都尉、中都尉、上都尉為基層軍官,分田百畝、一百五十畝、二百五十畝,配銅魚袋。 偏校尉、下校尉、中校尉、上校尉為中層軍官,分田十頃、二十頃、三十頃配銀魚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