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既然是她本身的興趣所在,那自也非常好。 母女兩個收拾東西收拾得差不多,老家那邊的鄰居特意送了封信過來,說是武圓圓大伯娘收人錢財,差點‘賣’了侄女的事,弄得村子里人盡皆知。 結果流言蜚語太多,她大伯娘受不了,收拾行囊也沒知會她大伯父,就離開永安縣,說是要去投奔她一個親戚。 臨走之前,她大伯娘還算有心,送兒子到永安縣的一家小書院求學,還給她女兒說了一門親事,不是村子里的人,是永安一戶做買賣的商戶,姓喬,家里有一家頗具規模的布坊,不說特別有錢,但也衣食無憂,比村子里最好的人家也要好上許多。 鄰居還在信里感嘆,果然是親娘,就是要走,都提前給閨女打算好,和對待侄女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武圓圓看了信到是挺高興。 劉氏卻是忍不住嘀咕:“所謂齊大非偶,擇女婿,還是門當戶對更好些。” 小麗自幼也算是劉氏看著長大的,孩子脾氣有些大,可那也是自家的孩子,劉氏和大嫂的恩怨,可沒牽連到孩子身上,總歸盼著她順利。 到了武麗麗成親那日,劉氏干脆帶著武圓圓去給她撐門面。 這陣子劉氏休息得好,身體恢復許多,她其實還年輕,別看多年操勞折騰出一張老婦的面孔,可人才三十來歲。好吃好喝地養著,病也不怎么犯了,換上新衣服,頭上面是白,底下都開始反烏,如今稍微染一染,那是體面得很。 劉氏帶著武圓圓到時,武家在鄉下的老宅已經清掃地干干凈凈,門上貼了大紅的喜字。 武麗麗沒在永安縣那窩棚里出嫁,反而回了老家。 此時一見劉氏就低下頭,期期艾艾地喊了聲:“嬸娘。” 劉氏四下看了兩眼,沒看到武圓圓她大伯,登時蹙眉,大喜之日,到底不多說,反而笑著安撫了幾句,又給她添妝,足足送了一箱顏色鮮亮的好料子。 綾羅綢緞,一樣不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