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想謀官,謀一個好位置,那真是要看看自己哪一方面有專長才行。 哪怕科舉取士沒考中進士,只要過了秀才一關,一樣有機會參加國考,但必須在特長方面很引人注目才成。 也正因為這個,大順各大書院也開始招收‘特長生’。 雖然科舉目前來說,還只是男人們有資格參加,但是各地書院既然已經開始招女學生,無論能不能科舉,錄取方面,明面上到還一視同仁。 杭安這邊比起京城和登州府,女子入學的更多些。 楊玉英借著《無名卷》,把相關資料都調閱出來仔仔細細研究過,就領著武圓圓去蹭課。 上了第十天課,武圓圓在數學,化學各個科目上進步不小,已經差不多能追得上杭安書院丙班的進度,雖然丙班都是啟蒙不久的新生,可杭安書院的新生也不容小覷。 楊玉英都覺得頗意外。 不過,雜科里的農學,是武圓圓學起來最輕松,她也最喜歡的,同時最有天分的一門學科。 這姑娘嘴上不提,懵懵懂懂的也沒怎么表現,但是只有農學一科,她會主動想辦法占最前面的座位,連教農務的先生盧廣,都對她印象深刻,哪怕知道她還沒考上書院,現在是借書院山長的關系來蹭課,對她的印象還是頗好。 只能說,系統還真沒出錯,所謂時盟的預測也極有道理。 楊玉英這回做任務心態比較輕松,雖說如果武圓圓不做農學家,不做海藍星現代農業的奠基人,有可能會出現大順農業展滯后,甚至出現一點千千萬萬百姓沒飯吃,餓肚子的危機,但這并不是不能扭轉。 農業科學方面的知識,楊玉英的數據庫里不知有多少,到了她和元帥的年代,一瓶營養劑澆灌出的土地,三五畝就能生產出養活小半個城市人口的糧食。 雖然在這等落后的地方,既不能,也不適合研究那一類高強度的營養劑,但是簡陋至極的版本,把糧食產量提高個兩三倍,總歸是頗有希望。 楊玉英那點對農業知識一知半解的了解,也足夠培養出優秀的農業專家了。 水藍星自古就注重農,精通農業技術的人才比比皆是,哪里就非得靠武圓圓? 所以,楊玉英沒非要把這姑娘往既定道路上推的意思。 可事情還是朝著時盟預見的結果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