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維新二年,公元193年秋,隨著秋闈的召開,參考人數和去年相比暴增一倍。 科舉的含金量,以及意義終于得到大家的認可,這是一件好事。但同樣的,那么多的考生一擁而入,一樣給晉陽帶來不少的負擔。 最后不得不進行三輪考試,把秀才,舉人先選出來,然后再由舉人參加會試。就算這樣,也有近七百多人參加會試。 “我們定的合格分數是不是太低了?”劉韜看了看名單,不由得吐槽道。 “已經明顯提升,主要還是照顧并州以外的各州考生。”荀悅回道,這次還是劉韜發話的,說是其他州的考生錄取標準要適當降低,并州考生的錄取標準要適當增加。 不這樣的話,估計這次合格的考生至少超過一千人,而且超過七成都是并州考生。 “看來各州的人才,還是不少的。”劉韜感慨。 “其實各士族豪族,明面上抵制我們的科舉取士制度,但私下都有購買我們這邊的書籍回去,專門教授給一部分家族子弟。這次參加科舉,大部分來自這些士族和豪族子弟。”荀悅把真相說了出來。 能在歷史屹立不倒的存在,當然立場肯定不會那么堅定。為了保證家族的傳承,總能各種無底線,兩邊投資都是常有的事情。 潁川荀氏就那么幾個子弟,袁術袁紹和自己這邊都有投資,估計孫堅,劉表和劉焉那邊,都有他們的子弟過去。 一個傳承百年的家族,哪怕以三十年一代來計算,那么就是三到四代人。一代有五個兒子,不考慮女兒的話,那么三四代下來就有二十五個族人,甚至是一百二十五個族人。 更別說那些幾百年,上千年傳承的家族,嫡系旁系分支這些算下來,上萬族人都有。 哪怕十分之一的族人,甚至二十分之一的族人過來參加科舉,那么多州算下來,這基數自然就瞬間上去了。也就是說,這次參考人數,其實已經算是少的了。 “另外就是……”荀悅猶豫了一下,最后還是緩緩道來,“陛下允許女性參加科舉,這次就有三十多個女子,參加了科舉,其中十二個已經考中舉人,即將參加鄉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