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他們開辟了無數的山,疏浚了無數的河,修筑了無數的堤壩。 而后,又在大地之上劃下了道道深深的鴻溝,讓這些河川能順利匯入大海。 又因為一些連接大海之地,需要丈量水位,不讓海水倒灌,蒼松便將剛剛煉好的定海神針送來給大禹。 有了定海神針的相助,大禹終于使得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終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 而大禹在那些受水患的地方,因為剛退去洪水的土地過于潮濕,禹讓伯益給民眾種籽,教他們種水稻。 讓這些水患之地,再次的煥發生機,重新開始生活。 …… 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在人族的威望也是更進一步,已然是直逼三皇,帝舜見此,便把人族共主的位置,禪讓給了大禹,而自己則是證道人皇,去往了人族圣地了。 五十三歲的禹正式即位人族共主,以安邑為都城,國號夏,姓姒氏,史稱夏禹。 夏禹繼位之后,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歷日為夏歷,以建寅之月為正月。 與此同時,中原各部落已逐步形成以夏族為中心的人族高層。 夏禹在這個高層的地位已初具王權,他讓治水時專司刑罰的皋陶制定了一些規定,各氏族部落如有不聽號令者,就要以刑罰來懲辦。 當時,古越部落族長防風氏,總想獨霸一方,自稱越人各部落之長,不聽夏禹的命令。 夏禹在苗山大會上當眾命令將他處死,并暴尸三天,各地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夏禹的神圣,再不敢冒犯禹王。 那些沒有參加朝見禹王的氏族部落聽說此事,也紛紛向夏王朝進貢稱臣。 自此夏禹的勢力范圍達到江淮流域,武功赫赫,震懾天下,人莫不尊!之后,“四方歸之,辟土以王。” 在治水的過程中,夏禹曾經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了如指掌。 ……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