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先重創緬人,再蠶食削弱,哪怕是十幾、幾十年,也要徹底解決緬甸。 皇帝記得很清楚,緬人反復無常,在歷史上的元明清三朝,都與中央王朝爆發過戰爭。 狼子野心,喂不飽養不熟,更不是能用仁義來感化的。讓他們心服口服的,只有大炮和火槍,只有不敢為敵的絕望。 如果把伐緬貼上復仇的標簽的話,還不算是十分確切。可征伐呂宋的西班牙人,就完全是復仇的血腥之戰。 殺我大明子民者,血債血償,絕不寬恕。 東番,已經正式被朝廷定為臺灣府,暫轄十一縣,臺南的高雄縣便是其一。 但高雄縣的性質與其他縣又不同,暫時軍管,準確地說,是作為征討呂宋的軍事基地。 痛殲荷蘭船隊,耀武收回壕鏡治權,與荷蘭人簽訂條約,海軍完成了任務之后,兩大艦隊返回高雄,繼續進行備戰和訓練。 與荷蘭人打了一仗,其實并算不上多大的戰功,至少在沈有容等海軍將領眼中,征討呂宋,痛擊西班牙人,才是海軍揚威大洋的首戰。 天啟六至七年,閩南發生嚴重旱災,遍野赤土。朝廷與海商總會共同招撫泉州饑民數萬人赴臺拓墾; 天啟八年,閩南又遭大旱,饑民甚眾。朝廷和海商總會再度招納漳、泉災民數萬人,“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運到臺灣墾荒定居。 這還只是遇到災害的大規模移民,閩、浙、粵等沿海省份都形成了針對移民的政策,有意者亦可分散入臺,由臺灣府安置。 幾年來,高雄縣已有居民十余萬,軍民墾荒二十余萬公頃,糧食出產不僅自給自足,也能夠完全補給數萬海軍官兵。 這當然是皇帝的傾斜政策,否則,臺灣墾荒拓殖需要大量的人口和勞力,高雄縣如果不是重點關照,哪能分到那么多的移民? 有人,有勞力,有軍隊,有朝廷政策的傾斜和資金的投入,高雄的建設十分迅速,大小港口已能停泊兩支艦隊,數百艘戰艦。 而海軍陸戰隊也達到了三大營共一萬五千人,齊編滿員,正在緊張地進行搶灘登陸、陸戰等訓練。 沈有容回到高雄,立刻便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