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開武舉,增殿試-《我真是大昏君》
第(1/3)頁
王化貞與袁應泰一樣是文官,不懂軍事的文官,還都雄心勃勃,大言不慚。
只在今年下半年,王化貞便每每輕信諜報,出兵欲戰,又中途而廢。這都好幾回了,你們就沒看出問題?
我跟你談文官不知兵,你跟我說文官忠義死節,兩個思路、兩個判斷好不好?
雞同鴨講啊,這話沒法說下去了。
葉軒沒有了興致,葉向高也不能再與皇帝爭論此事。既然葉向高剛才說得挺誠懇,葉軒也就順勢說出了自己的新想法。
“國多戰事,良將難求。”葉軒看著葉向高,緩緩說道:“而武職世襲弊竇叢生,八股取士又難錄得全才。朕擬明年開武舉,并增殿試。”
構建武學學校,專門培養軍事人才,肇始于唐,興盛于宋。
唐朝在武則天時,增設武科,選取武學人才。而歷史上最有名的武舉人就出在唐朝,郭子儀郭令公。
宋代創立了比較完備的武學體制,并開始將武舉制度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開始體系化、成熟化。
而宋朝武舉考試的原則是:以策定去留,以弓馬定高下。
在明王朝建立前一年,即吳元年(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就頒布了文、武兩科取士的詔令,廣求天下能人賢士。
洪武六年,朱元璋認為科舉挑選出來的“后生少年”才不堪用,就罷科舉不用。
一直到了洪武十七年才重新開科,但卻只從文科取士,未開武科。
到了英宗朝,大明帝國已不復洪武、永樂兩朝的威風霸氣,也沒有仁宣兩代的承平晏樂,盜賊蜂起,邊患頻仍。
正統六年(1441年)五月,英宗正式批準御史朱鑒的奏請,下令在南京、北京各辦一所武學,立武學學規。
結果,英宗因輕啟親征,在土木堡被俘,武舉之事也因此停廢。
英宗死后,憲宗即位,深以“土木之變”為恥辱,于該年十月批準公布了明朝第一部《武舉法》。
但是,天順八年武舉雖已開科,但卻無一人應試。
之后,在弘治、成化年間,武舉經常中斷,規模也不是很大,應者寥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阳县|
梅河口市|
阿克|
阿克苏市|
九寨沟县|
新邵县|
忻城县|
河南省|
拜城县|
桃江县|
郎溪县|
彭水|
桂东县|
湟源县|
聂拉木县|
嵊州市|
新营市|
渑池县|
丁青县|
柳河县|
青阳县|
平顶山市|
嵩明县|
汤阴县|
益阳市|
沧源|
磴口县|
长海县|
丰镇市|
岢岚县|
西丰县|
四子王旗|
辽中县|
同江市|
和林格尔县|
平定县|
九寨沟县|
宁明县|
垫江县|
安乡县|
香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