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開武舉,增殿試-《我真是大昏君》
第(2/3)頁
到了正德年間,明武宗詔令武科考試結束,自己將在中府賜宴武舉人,該宴稱“會武宴”。
嘉靖年間,“倭患”大熾,武舉又被朝廷重視起來。抗倭英雄俞大猷便是武舉出身,在在抗倭戰爭中脫穎而出。
此外,朱先、郭周、張景安、朱平、姚清等抗倭英雄,都是從武科場上走出來的杰出人才。
到了萬歷后期,遼東女真興起,在遼東戰場上,同樣涌現出了許多武舉出身的英雄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在渾河血戰中壯烈殉國的童仲揆。
盡管武舉已經制度化,并有正德抬高武舉地位的“會武宴”,但在當時的明朝,卻并不受人重視。
原因很簡單,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常見的問題——重文輕武。
金榜題名,狀元夸街,御宴簪花,這可都是文舉所享受的榮耀。
所以,“崇文抑武”是當時的社會風氣,人們都以文舉為正途,以考中進士為光宗耀祖,不屑于武學和參加武舉科考。
明人吳騫輯在《東江遺事》中寫東江鎮帥毛文龍在萬歷年間參加武舉時,還提到:“明俗輕武人,鄉有習武者,目為兵,不齒于所親。”
這就又提出了個問題,那就是明朝的軍籍。
明朝可沒有什么“一家參軍,全家光榮”,更沒有什么“優待軍屬”,軍籍和民籍有別,社會地位低人一等。
所以,很多世家大族以子孫中武舉為恥,認為這是自輕自賤、使祖宗蒙羞的做法。
而葉軒增加殿試,把武舉抬到跟文舉同樣的地位,自然是為了招攬人才。同時,走出扭轉“重文輕武”之風的第一步。
葉向高沉吟了一下,開口問道:“陛下,明年是會試,再開武舉,是否顯得緊促?”
葉軒反駁道:“早擬旨,早頒布天下,明年春天會試,秋季再開武舉,又有何緊促?嗯,就這么定了。”
葉向高見皇帝心意已決,這又不是什么違反規制的事情,也沒理由反對,便躬身領旨。奏事已畢,葉向高告退而出。
首輔也該換啦!葉軒拿出自己的小本本,又開始劃圈圈。
劃著劃著,葉軒無奈無力地嘆了口氣。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凤县|
盐亭县|
天祝|
休宁县|
蒙城县|
贵溪市|
临泉县|
阿克苏市|
灵台县|
获嘉县|
博湖县|
汾阳市|
色达县|
喀喇沁旗|
新竹县|
方山县|
砀山县|
封开县|
乌什县|
南召县|
苗栗市|
张家口市|
井研县|
文安县|
永嘉县|
岳普湖县|
建平县|
武城县|
奇台县|
曲松县|
宕昌县|
剑川县|
民丰县|
华宁县|
昌吉市|
扎赉特旗|
高邮市|
六安市|
托克托县|
阿瓦提县|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