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四嬸可算是看出來了,這丫頭別看年紀(jì)輕,又是江北鄉(xiāng)下的,但手里的好東西真不少,看她往郵局跑的趟數(shù)就知道了,一忽兒海城寄來的,一忽兒省城寄來的,一忽兒煤城寄來的,另外還有特大包的海產(chǎn)品……嘖!知心親戚開遍全世界的節(jié)奏啊。攀好交情準(zhǔn)沒錯。 盈芳笑著說:“嗯,快過年了,托省城的親戚買了點(diǎn)東西?!? 也不說買了啥。這年頭出風(fēng)頭未必是好事。 李四嬸在郵局工作了這么多年,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早就煉得如火純金。 眼角余光掃過一邊看似低頭忙自己的活、實(shí)則豎著耳朵聽的臨時工,借口送盈芳出去,走出郵局大門,貼著盈芳咬耳朵:“大妹子,你上次拿給我的熏兔腿挺好吃的,既香又下飯,有的話我還拿魚票和你換?!? 說著,嘆氣今年不知是不是造橋的緣故,江魚比往年容易捕撈。以前排死了隊(duì)不定能搶到,今年這種情況有了緩解。 “我這兒余了兩張下個月才到期的魚票,你這會兒去菜場說不定還能挑到兩條大白條,擱以前想都別想……” 盈芳還真不知道這個事,就細(xì)問了幾句:“不用排隊(duì)就能買上魚了?那不用魚票的是不是更容易買到了?不瞞嬸子,我家人口多,這不過年了想弄點(diǎn)平常吃不到的江鮮?!? 李四嬸是真拿她當(dāng)自己人,如實(shí)說:“能是能,菜場西首那條弄堂,常有黑市江鮮賣。但黑市貨來路不明的,萬一抓到,何止是幾張票的事。大妹子,想吃新鮮江貨,以后嬸子替你留意魚票,別犯糊涂呀。” 盈芳忙說:“我就隨便問問,不會去犯險的。既然嬸子手里有多的魚票,我就不同嬸子客氣了。年前我肯定還會再來,到時給你捎些自家腌的臘肉、熏肉。不一定是兔肉,也可能是山雞、野豬肉。” 李四嬸聽得笑眼瞇成縫:“都可以都可以。那就這么說定了!” 出了郵局,盈芳把魚票揣進(jìn)荷包,和小李說了一聲,去火車站看望站長和陸大姐。 小李則扛著包裹去老爺子的宅子大掃除。 宅子大門一開,左鄰右舍探出頭來。 心里早就有想法的婦人連忙整了整裝束,抓起屋檐下的笤帚,邊掃邊來到大宅門口,假裝不經(jīng)意地打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