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軍需-《梟臣》
第(1/3)頁
從灌云北上就是海州了,就是北方統帥部的行轅駐地,也是由鳳離軍、登海鎮師、靖海水師諸軍組成的北方東線軍團的總部駐地。
軍事參謀部為北伐制定的戰略之核心,就在“東線偏東”四個字上,故而北方東線軍團是未來軍事建設的重中之重。
鳳離軍就包括柳西林、張茍、楚錚、韓采芝四個鎮師,加上陳漬所部**的登海鎮師,以及靖海水師,在沒有開始大規模擴編之前,北方東線軍團的總兵力就超過十二萬人。
十二萬兵馬,層次分明的部署于北到沂山、南到淮水的沂海防線上,海州城更主要的是作為后勤支持基地。
聚集了大量的后勤人員,即使在封港后僅有特許的船舶得以駐入海州,海州城里依舊是熱鬧不減。
在灌云受了周問云這些舊官僚的閑氣,進入海州城,林縛則能真切的感受到當世還是有那么一大群人,對新政,對淮東不同傳統的軍政體系,是打心里贊許跟擁護的。
淮東背后,除了務實風格濃烈的江淮商紳及海商勢力外,更堅實的基礎,就是那些原本一無所有而聚集到淮東戰旗之下的將卒們及其家小,以及淮東軍所衍生出來的龐大后勤群體。
他們在舊體系之下饑寒交迫、流離失所,甚至要賣兒賣女,才能茍全性命;在舊體系之外,他們全無生存的尊嚴,還要時時面臨生存的威脅,他們怎么可能會有維持舊傳統的念頭跟動力?他們絕大多數人,巴不得更進一步的將舊體系、舊傳統打碎掉。
新體系給予他們及家人生存的保障,給予生得富貴、死亦哀榮的榮耀,他們也許思考得不夠多、也不夠深,但對新體系的擁護,是打心底赤誠的。
在灌云,林縛感覺世事唯艱,水面之下還隱藏著極大的反對勢力;甚至江寧,林縛還要時時考慮平衡淮東內部的利益,但到海州之后,就覺得這世界要單純得多,覺得天下還是牢牢的處于他的掌握之中,覺得推行新政根本就沒有什么阻力。
以“身之發膚、受之父母”的傳統,在當世解剖尸體是罪大惡極、嚴重到會給判處斬刑的大罪。
而江湖郎中出身的淮東醫官張祭等人,很早就在淮東提出要解剖尸體、以研究人體結構,以便更好的發展外科醫學。
這種反抗傳統、發展新學的勇氣,在淮東內部頗為習空見慣。不過解剖尸體一事,便是林縛都擔心事情泄漏出去會掀起軒然大波,最終將這事列為淮東最高等的軍事機密,密許張祭等醫官秘密進行。
淮東的外科救治水平,能在十年間飛速發展,并不是根源于林縛所傳授的那點急救術皮毛,而是張祭等一批醫官破除傳統的勇氣以及近十年的苦心鉆研。
江寧處決戰犯,以解剖尸體代替剮刑,實際上是張祭等人提出的迂回辦法,以破除傳統對解剖新醫學的阻礙。
最終與武繼業同領崇學館學士的張祭,擔心在江寧發展解剖醫學會受到世俗的阻礙,請求到海州來主持海州軍醫局。
海州原為濱海小城,城池破舊,人丁稀小,但因成為北方軍團的核心后勤支持基地,諸多事務皆受軍方控制,因而氣象一新,反而成為中原發展新學及新匠術最為繁榮的地方。
便是林縛扎根最深的崇州,也由傳統的慣性,發展新學及新匠術,還不如濟州、海州這些幾乎是全新建設的新城鎮來得徹底。
事實上,軍方不僅是新學及新匠術的最堅定支持力量,也是新學及新匠術的最大采購方。
沒有需求、而不知創造需求的去發展新技術,等同于閉門造車,所發展出來的新技術,也是沒有生命力的——林縛對這點很是清楚,他更清楚,他不能強迫普通民眾去采購淮東新布、鐵料等物,但整個軍方的采購方向,始終處于他的嚴密掌握之中。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极县|
磴口县|
揭东县|
咸阳市|
兴仁县|
宜兴市|
乌鲁木齐县|
政和县|
尼玛县|
汤原县|
钦州市|
灵石县|
武平县|
茌平县|
通江县|
伽师县|
手机|
黄浦区|
竹山县|
鹤峰县|
龙州县|
万盛区|
黔西县|
汶上县|
娄底市|
井研县|
平昌县|
长葛市|
连云港市|
苗栗市|
松潘县|
江阴市|
聂拉木县|
杂多县|
宣汉县|
浦江县|
高台县|
秭归县|
神农架林区|
达拉特旗|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