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雕塑沒有動過確實沒錯,但這不代表著雕塑就不會出問題,因為首先你就沒有搞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文氣到底意味著什么。” 方銘開口,沈自恪臉上露出傾聽之色,拱手說道:“還希望先生能夠解惑。” “文氣,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叫法,我相信換一個詞各位就應該都聽說過。”方銘眼睛微微瞇起,“風水氣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這個……當然了。” 秦德峰幾人臉上露出不好意思之色,關于風水他們自然是知道,但作為一位高等學府的校長談論這個卻是不怎么的好。 “風水風水,好的風水可以給人帶去好運,無論是財運還是官運乃至于各種氣運,然而在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卻不用風水來形容,而是用另外一種方式稱呼,這學校就是其中之一。” 方銘的腦海中卻是回憶起當初他師傅所告誡他的話。 “佛道不言風水,那些道觀和寺廟不需要觀察風水,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風水可言,那些討論道觀和寺廟風水的風水師都是一些沽名釣譽沒有真本事的騙子罷了。” “道家言道韻、佛家論佛光,神佛自身便是帶著強大的風水氣場,哪還需要風水加持,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也不能以風水氣運言之,那就是學校。” “學校不言風水,學校只論文氣,然而利用風水之法可以凝聚文氣,文氣不散則學校不衰敗,所以,文氣實際上就是風水氣運在學校的一個別稱。” 思緒收回,目光看向在場的眾人,方銘沉聲說道:“文氣既是風水卻又高出于風水,但始終還是擁有著風水的一些特性的,那就是容易被氣場所干擾。” 看到眾人還是疑惑的表情,方銘只能是組織了一下詞匯,用簡單的語言介紹道:“舉個簡單的例子,一棵樹種在四周無陰的平地上,后來有人在樹的四周堆砌上了比樹要高上許多的石墻,那么這顆樹會不會出現改變?” 這個例子很好回答,因為只要是學過小學自然知識的便是明白,當下大柱接話答道:“當然會有改變,沒有了陽光的照射,這棵樹就會慢慢的枯萎,哪怕不死也不會再怎么生長了。” “沒錯,就是這個道理。”方銘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何謂風水,古人有過總結,氣乘風則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無論是氣還是風都是無形的,所以,風水更應該是看做一個整體的氣場,用我們大家小時候都學過的政治知識來說那就是:整體決定局部的職能,局部影響整體的功效。” “放到這里來講,這雕塑確實是沒有改變,但雕塑只是一個很重要的中心局部,而學校作為一個整體,當其他局部出現改變自然會影響到這個整體,進而影響到每一個局部,也就導致學校的風水改變。” “學校風水改變的結果不外乎兩點,第一,有利于文氣的增長;第二,不利于文氣的增長。很顯然貴校應該是后一種情況。”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