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如今,燕京的形勢真像當初趙佶君臣所想的,宋軍一到,燕京百姓就會簞食壺漿,夾道相迎? 雖然這么說有一些夸張,但現在的真實形勢真是非常有利于大宋。 現在,燕京城中的人都在議論,說蕭太后即將下令讓蕭干盡誅漢官。 這并不是無的放矢。 蕭普賢女向來討厭漢人,這是人所共知的事。 再加上,金軍、金吾軍和北伐軍一北一西一南包圍燕京不給契丹、溪族、渤海族等族活路。 再再加上,前不久李處溫父子要綁架蕭普賢女南歸。 性子剛烈的蕭普賢女,真要是作出殺盡漢官的決定,也并非一點都不可能。 事實上,蕭普賢女已經表露過類似的意思。 當然,那時蕭普賢女是在氣頭上。 后來,蕭普賢女被蕭干和耶律大石給勸住了,他們的理由是現在的燕京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是的,現在的燕京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整個燕地如今只有不到五萬人馬,其中一小半是漢兒兵,去掉之后,可能連三萬都不到,與金軍的十幾萬大軍、蔡仍的十幾萬大軍和北宋的四五十萬大軍相比,真是太少了。 漢官們,人人自危,都在尋找著各自的出路。 各種消息就像風一樣,從燕京吹到涿州,又從涿州吹到易州。 易州知州高鳳,是個漢官,五十來歲,一家老小幾十口人都住在易州城里。 高鳳聽到這些傳聞后,坐臥不安,心急如焚。 得知大宋北伐軍已集結近期可能就要北上攻取燕京,高鳳心想:“何不趁機獻出易州城,脫離大遼,以求自保?” 易州在燕京西南方,大約有二百多里路,西去崇山峻嶺,東望一馬平川,因一條易水而得名,戰國時期,燕太子丹送壯士荊軻南去刺殺秦王,就在此處的易水河畔拱手話別,那著名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也就是在這里寫的。 高鳳考慮了幾天之后決定與關系不錯的通守王悰商談一下。 一番試探之后,兩人竟不謀而合。 王悰也是漢官,一家老小也同樣住在易州,他也正在為出路發愁。 見王悰也支持南歸,高鳳遂下定決心。 高鳳說:“我們應該立即派人去雄州聯系宣撫使童貫,向他表明南歸之意,等宋軍北上來到易州時,我們便殺盡城內契丹人,里應外合,獻城歸宋,王賢弟意如何?” 王悰說:“我完全同意。可是,派誰去雄州呢?此事必須秘密進行,因此,你我身邊之人都不行,必須要找一個跟你我聯系不大的人,而且此人必須十分可靠才行。” 高鳳來回踱步,他實在是找不出一個這樣的人。 王悰想了想,說:“我有個僧人朋友,名叫明贊,我與他有生死之交,我覺得他可以勝任,而且,僧人進出城不會招人注意,因此不會引起懷疑。” 高鳳問:“你說的可是凈覺寺的那個老和尚?” 王悰點頭,道:“就是他,五年前,他在燕京憫忠寺犯了事,我曾救過他。” 高鳳道:“那好,事不宜遲,你明天一早就去太寧山將明贊大師請來。” 轉天一大早,王悰便來到太寧山凈覺寺找到明贊,然后悄悄向明贊說明來意。 明贊深明大義,很贊成歸附大宋,他一口答應,愿意去一趟雄州,向大宋宣撫使童貫傳達信息。 九月十五日,明贊秘密來到雄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