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此時,童貫正和宇文虛中在宣撫司內議事,侍衛忽然進來報告說,門外有個僧人指名求見童宣撫,說是有要事相告。 童貫感到有些奇怪,他想:“我與僧人、道士,向來沒有交往,怎么會有一個和尚求見我?” 考慮到目前正是非常時期,童貫說:“請他到西廳去,就說我一會兒就去與他相見?!? 侍衛退出去后,宇文虛中站起來,說:“我先去見他一見,看他是什么來意,然后宣相再決定見他不見?” 童貫點頭同意。 宇文虛中來到西廳,然后對明贊說:“童太師現在公務繁忙,抽不出身來,特派在下先來接待……不知大師從何而來?此來又有何見教?” 明贊說:“老僧法號明贊,從易州而來,受人之托,有要事相告童宣撫使。” 宇文虛中一聽明贊是從易州來的,立馬反應過來可能是有好事要來了,遂道:“請大師稍坐片刻,童太師一會兒就來?!? 宇文虛中馬上將明贊的情況向童貫做了匯報,童貫令劉延慶立即調查明贊,查明其真實身份。 劉延慶迅速派人去雄州鐵佛寺打探易州明贊的有關信息。 不一會兒,童貫就來到西廳,抱拳道:“恕罪恕罪,某家有事來晚了,請大師見諒……聽說,大師從易州而來?易州如今形勢如何?” 明贊站起來,雙掌合十,微微鞠躬,道:“明贊拜見童宣撫使……現今,易州漢民朝夕相盼,延頸企踵,等待天兵到來,已苦等一年。易州知州高鳳和通守王悰,專門派遣老僧前來稟告童宣撫使,他們愿獻出易州城池,回歸大宋。老僧此來,專為此事,請童宣撫使約定出兵之時間,待大軍抵達易州時,他們愿率軍誅戮城內契丹,里應外合,獻城歸土?!? 童貫聽后,表情很平靜,頭腦也很冷靜,對這突然送上門來的好事,他還是有一些半信半疑。 童貫笑了笑,打起官腔道:“現在,每天前來歸朝的民眾不下千人,高鳳知州和王悰通守,能順民心,識大體,舉義旗,我代表大宋表示歡迎。” 這時,劉延慶悄悄走進西廳,然后對童貫耳語道:“此人情況屬實,并無虛假。” 童貫這才相信明贊所言是真的,不是遼國的詐兵之計,童貫立即一改之前的態度,問道:“易州現有多少軍馬?” 明贊回答道:“現有五千人馬,都愿聽從童宣撫指揮?!? 童貫說:“好!那請大師馬上回易州,告訴高知州和王通守,本月二十日,我大軍可抵達易州城下,請他們開門獻城,事成之后,本宣撫定當上報朝廷,按功論賞,決不食言。” 九月十七日,宣撫司傳檄西路軍劉光世,令他立即舉兵,向易州進發,要求劉光世所率西路軍,務必在九月二十日,兵臨易州城下。 接到命令后,劉光世立即進行部署,派遣冀景、趙明、任明各率一支隊伍,共同組成先鋒軍,他本人和楊惟中率領中軍,張思政則率領后軍殿后,十九日晚準時出發。 廣信軍在易州南邊,兩地相距其實并不太遠。 十九日晚,先鋒軍人馬悄悄進入遼國境內,然后向易州挺進。 剛開始,進軍頗為順利。 二十日這天,在距離易州不遠的路上,探馬忽然回來報告說,發現一隊兵馬從遠處奔馳而來。 冀景、趙明、任明判斷,這很可能是易州知州高鳳派來接應的隊伍,所以他們并沒下令做任何戰斗準備。 可他們錯了,這不是易州兵馬,而是從古城殺來的一支牛欄軍。 所謂牛欄軍,是指牛欄都統領司指揮的軍隊。 早在遼圣宗時期,為防御宋國,遼國在牛欄山設立了一個“牛欄都統領司”,隸屬于南京都元帥府,下轄“監軍寨統領司”和“石門統領司”,兩軍互為犄角,防御范圍是,沿白溝河宋遼國界東西七百余里。 牛欄監軍寨統領司,俗稱牛欄監軍。 現在,西南路副都統蕭遏魯,兼任牛欄監軍,指揮這支隊伍。 蕭遏魯是宋遼前線的主要指揮官,他本來駐扎在新城,不過,前不久奉命后撤至古城(古城位于涿州和易州之間),他聞聽宋軍已過界北上,遂立即率一千多牛欄軍出城迎面而上。 冀景、趙明、任明所率先鋒軍,被牛欄軍殺了個措手不及,最終潰敗。 劉光世聞訊后,急令中軍和后軍停止前進,就地備戰——他要穩住隊伍,以防全軍潰散。 高鳳和王悰獲悉宋軍已到達古峰臺西,遂命令守將趙秉淵按照預定計劃,開始屠殺城內契丹人,尤其是姓耶律的,一律殺頭,一個不留,斬草除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