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門修行(當作上架感言吧)-《完本之王》
第(1/3)頁
終于又到了有一本書要上架的時候。距離上一次新書上架,好像已經過去了挺多年了。已經記不清具體的時間了,卻也沒有那個動力回去翻查。
想要寫一本有關創作者的書,這個想法最初是在13,14年的時候。我們幾個好朋友在聚會中提起了許多圈內八卦,于是說,要不把所有這些東西集合起來,寫一本從90年代一直到現在的“黑暗文學史”吧。因為工作量非常浩大,且牽涉到如何把一些只有我們知道的東西包裝消化,讓人看不出來馬甲背后是我們幾個,還牽涉到非常多的秘密取證工作,后來終于是不了了之了。
期間,也有和王若虛聊起,把他寫的那個《文字帝國》的作品系列融合起來一起推動。然而《文字帝國》的版權在ONE手里,操作起來也有點麻煩。畢竟不是去討個人情就能讓對方把版權交給我。我自己,也缺乏將一個IP系統運營好的必要的知識、能力和資源。假如之后我覺得有這個信心有這個能力去做這件事情,我還是會去嘗試的。
要講述作者的故事,就得細究許多玄妙的東西了。作者為什么寫作,是什么推動著他們在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付出那么多時間、精力,收獲卻又是那么少。是什么,使得整個行業從多少年前的形態變成了如今的樣子。而創作本身,又是什么,作者如何面對文本,如何揣測讀者和編輯、出版社、平臺,又是如何在紛繁蕪雜的目標和方法中不斷進行自我博弈的……
以我對文藝理論的淺薄的掌握,似乎連這些問題百分之一、萬分之一都無法解答。
我最初接觸到的真正觸及到小說如何寫如何謀篇如何將主題凸顯或者隱藏起來,如何設置意向和象征的作品,其實是《王謝堂前的燕子》——歐陽子所著,解讀白先勇的短篇小說集《臺北人》的一本書。開始只是倪文尖老師推薦,后來這本書我大概反復讀了有四五十遍吧。倪文尖老師借給我的那本臺灣的繁體出版物,我好像一直都沒有歸還。我反復讀完到能夠放下這本書的時候,已經從華師大中文系退學了。
略薩的《致青年小說家的信》在我看來更多是關于寫作者的態度的,關于一個作者要如何在寫作中面對自己,但對于寫作本身,似乎是卡爾維諾的《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更觸及核心一些:作品的輕與重、速度、主題等等,薄薄一本小冊子,卻觸及到了很多有趣而深刻的主題。不過,這也是只有寫過,并且在寫作中遇到過相當大的困難的作者,才能體悟和理解的東西。
而后,接觸到了張大春老師的《小說稗類》,那是讓人有些振聾發聵的書,以至于我前后買了四個版本。后來,因為業務的關系,和張大春老師有了不少交流,但我拿去讓大春老師簽名的,還是《大唐李白》而不是《小說稗類》。讓一個老師在一本理論著作上簽名題贈,這對我來說,有些太重了。對于《小說稗類》,后來我也覺得有些地方,未必能盡然認同。講究寫作、學習與摻雜在其中的形式感的我,并未說明此事。后來,也只是在線買了一本大春老師早年寫的《我妹妹》聊作補償。
至于《故事》《救貓咪》《編劇備忘錄》等等,在我看來都只是方法,而非理論。方法是關于如何去具體執行和操作的,是給你一個框架、一個表格,指導你如何去填寫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和當年的“從入門到精通”“傻瓜也能學XX”并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因為創作本身的入門門檻有點高,這些引人入門的作品,也就顯得相當學術和高端。
有沒有用,當然是有的。寫作的領域,認得清理論,能夠辨識和體認別人的水準和自己能夠去寫,完全是兩回事。雖說是入門,但當初也是交了錢跑去北京,在大雪天里聽了一周的羅伯特·麥基的《故事》的講座,獲益匪淺。
在寫作實踐上,我也走過了非常繁復曲折的道路。編輯、記者、創意文案、編導、編劇……等等等等細分類型職業都做過了。大概,現在不大可能有比我更全面的作者吧。而且,在這些寫作、工作的過程中,也掌握了相當多的其他技能,有許多和其他的表現形式去匹配、結合、融合的嘗試,大大推動了我對于各種媒介的思考和體認。
對于網文,我也是這樣的態度。我最初是2001年開始嘗試著寫網文,斷斷續續,純粹算是寫著玩的。后來,到2005年開始寫《數字生命》(已經被404了),才算是進入了網文的職業圈子。我一直覺得,是網文這樣的形式、平臺,給我提供了在寫作上進行更多嘗試的機會,是一個在敘述、表達上更充分和自然的界面,它大大革新了傳統的作者和讀者的交互方式,在行文的習慣、速度、情節設計上,有了相當多的創新的可能。
只是可能。我自己并沒有將那些可能一一付諸實現,這些年來,看到的許多網文,也似乎并沒有做太多這樣的嘗試。歸根到底,網文還是迅速從一個寫作和交互的形態,變成了一個工作輸出的形態。
所以,我幾次因為其他工作而離開網文圈,也沒覺得什么可惜的。雖然經濟上算算損失是不小,或許一路寫下來,應該比現在好些。但是,本來就志不在此,網文領域,除了少部分作者作品,畢竟,大部分的東西都是工業制成品而已。
14年到15年,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講課的時候,我把這些年累積下來有關寫作的思考整理出更偏向于技術實踐的《創意與寫作》的課程和訓練體系。課程更偏向于寫作的“技巧”層面,格式和基本邏輯層面。也就是說,在“心體技”三位一體中,涉及跟多的是后面兩個環節。后來,自己的小公司成立,在公司框架下,將這部分課程的難度和理論密度提升,再補充了部分世界觀建構的課程,做了兩輪對公司內和伙伴公司、有業務聯系的合作方開放的課程。效果還不錯。
整個課程的核心,其實是有關如何從寫作目標出發,建立思考邏輯和基本框架,然后如何去把東西有效率地寫下來,并且避免很多基本的表達問題。我覺得,寫作是可以訓練和培養的。通過有效率有方法的訓練,通過閱讀和對閱讀成果的學習體認,至少可以把寫作基本能力提升到及格線。或者,比及格線略高那么一點。到了65分水平,差不多也就有了基本的文體自覺了。
而后,就是漫長的依靠努力、依靠天賦、依靠氣運、依靠時機的過程了。最核心的是:依靠痛苦。我就不解釋什么叫做“賦到滄桑句便工”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易县|
济宁市|
宜良县|
寻乌县|
浠水县|
阳原县|
侯马市|
交口县|
额尔古纳市|
揭西县|
乐安县|
颍上县|
钟山县|
保德县|
古浪县|
清徐县|
抚顺县|
德令哈市|
昭觉县|
沧州市|
珲春市|
贵阳市|
曲水县|
拉孜县|
长子县|
枣庄市|
徐水县|
浦江县|
安陆市|
张家川|
彰化县|
鄂托克旗|
丰城市|
屏边|
乌拉特中旗|
托克托县|
余江县|
中江县|
泾源县|
青铜峡市|
天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