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此普遍認為,皇太孫跟他父親不同,持重大氣,皇帝執政的時候,就看好這個孫子,甚至一度反太子勢力寄希望于周固直接繞過他爹登基,可穩重派擔心那會重演建文帝的覆轍,加上反太子勢力主要反的是外戚干政,太子本身是個符號,太孫依然是這個符號,跟外戚勢力關系同樣緊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皇太子一直不喜歡這個暮氣沉沉的兒子,不然也不會將他按在曼尼普爾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一待就是二十年。 周固到印度后,做出了一個爭議很大的決定,他跟印度半島上的民族勢力建立了聯系,用武器裝備支援這些勢力,讓他們的反抗軍配合中國軍隊作戰。他跟某些勢力達成了協議,他不同意印度民族勢力要求的獨立,但是答應戰后允許他們在中國的統治下自治。 這并不能讓所有的民族勢力滿意,不過周固只需要一個派系支持他就夠了,誰支持他,他支持誰。他支持誰,誰就強大。 于是一支自稱印度獨立軍的武裝開始強大起來,領導者是一批商業領袖,他們在英國人打造的商業網絡中受益,可他們沒有選擇做英國人的走狗,而是一直為民族獨立默默付出。 軍隊在前線奮戰,周固坐鎮后方,一方面跟非洲公司一起,努力恢復交通,恢復物資供應渠道。他甚至還跟當地的英國以及其他歐洲商業勢力合作,這些人手里也是掌握著一張復雜的商業網的。單靠非洲公司,在英屬印度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難將海量的糧食分發到每一個饑民口中。 非洲公司從中國、非洲、澳洲大量采購糧食,然后通過當地的商業網,出售出去。大大壓低了當地的糧價,窮人也漸漸能夠吃得起飯了。同時重建起來的商業網,也將當地生產的棉花、靛藍、蔗糖輸送出去。 周固不急于在軍事上采取行動,反而耐心的用一個月時間署理民間商業網絡,反倒是非洲公司著急了,他們只有半年時間,現在卻已經過去了四個多月,就剩下五十天時間,可英屬印度大部分依然掌握在英軍手里。 周固穩定了商業網之后,接著開始跟當地土邦進行聯系,他向這些土邦主許諾,會尊重傳統,這些土邦依然獨立,以前英國怎么樣,現在中國就怎么樣,不會干涉和剝奪土邦王公的權利。 條件則是,這些土邦不能再支持英國了。在英國統治下,土邦王公很少有大量軍隊的,因此拉攏他們被認為沒什么價值,所以軍方一直沒怎么進行拉攏活動。 可周固成功拉攏到周邊土邦之后,卻讓形勢大大逆轉,這些人雖然無法為軍隊提供直接的軍事支持,但卻能提供情報,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他們的國土迂回攻擊英軍,駐扎在這些土邦的英軍,兵力分布、火力情況,都被這些土邦送到了非洲公司軍官的手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