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周固基本上做到了軍隊占領一地,他就能安撫一地,治安問題大大好轉。他還招募大量偽軍,不是用來作戰,主要用來維護治安,只發放冷兵器,也不訓練,日常就是巡街,解釋說與其將大量資金拿來救濟難民,不如將少部分難民組織起來維護治安,震懾大部分難民。這不是周固心狠,只是他實在沒有辦法救濟所有人。 難民問題很嚴重,破產的農民到處都是,他們脫離了農村之后,都涌入城市,恢復經濟需要一個過程,而這些人已經脫離了舊體系,反而導致舊體系恢復更加遲緩。 徹底解決難民的方式是給他們找到工作,周固想盡了辦法,起初他希望教會能幫忙安置一部分難民,等到戰爭結束,他發現當地一家印度教會發放救濟的同時,讓信徒幫忙修建損毀的神廟,這啟發了周固。 于是他跟所有教會協商,要求教會雇傭難民大興土木,不要求他們支付工錢,只要能給口飯吃。他甚至威脅這些教會,警告他們,如果不聽話,就要關閉教堂之類的。他的威脅很管用,因為他手里有兵,而且他不信教,他不怕滿天神佛的降罪。而且印度宗教林立,這就形成一種爭奪信徒的競爭,如果基督教在救濟難民,印度教不管,他們的信徒會怎么想。如果回教在救助信徒,而錫克教不管,信徒會怎么想。 可教會的資金畢竟是有限的,尤其是那些歐洲教會,他們在印度的經費,大部分甚至是歐洲的信眾募捐的,這筆緊張的經費是讓他們來東方傳播上帝的榮光的,不是漫無目的的救助所有人,盡管他們也不是拒絕救人,只是他們沒有能力。 周固知道這些困難都是實情,很好辦,他介紹銀行貸款給這些教會。為什么介紹銀行貸款給教會,而不是直接給難民呢,這牽扯到一個信用問題,借款給教會,那是一門生意,借款給難民那就真的是慈善了,銀行家不是慈善家,他們是要賺錢的。相比個人,教會卻是一個不會破產的組織,有政府信用擔保,當然是占領軍政府,戰爭尚未結束,那么這個政府就未必能一直留在這里,因此這風險是很大的。風險大,當然利息就會很高,一分五厘的利息都是人情價,是看在皇太孫宅心仁厚的面子上。 為什么擔保借錢給教會來做這些收買人心的事情,而不是直接讓政府來做?那是因為政府實在做不過來,政府接收的難民比教會多得多。所以才往教會塞人,在這種經濟崩潰的狀況下,周固實在找不到其他組織可以不計盈虧來做這種事,只有教會的目的跟政府相近,把利益放在次要位置。 在教會的啟發下,政府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市政工程,將戰爭中損毀的道路修復起來,港口碼頭修復起來,政府辦公機構修復起來。撥款讓學校繼續運作,讓醫院恢復正常經營。恢復政府機構,警察局、法院率先恢復起來。 政府做這些事情,盡管能起到一定的成效,可跟宗教救人一樣,不具有盈利性,也就不可持續。是一種臨時措施,而不是一種商業秩序。 于是周固覺得,應該讓工商業恢復起來,那樣才能通過持續盈利來恢復秩序,他免稅鼓勵商店、商人開門營業。鼓勵新開商店,新開工廠。 但效果不明顯,資本家在戰爭爆發之后,都想辦法逃跑了。歐洲人,能跑的都坐船跑回歐洲了。本地商人甚至有的也跑去了歐洲,或者跑回鄉下躲起來了。后來鄉下饑荒,沒被饑民殺死的,又不知道跑去了哪里。即便又回城了,可能都已經破產了。而且即便有資本的商人,他們也不打算馬上恢復營業,這是戰爭期間啊,鬼知道那發炮彈就又打過來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