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旦解除了對南方的封鎖,哪怕只是非軍事物資的封鎖,南方的處境也會大大改善。因為軍人也是人,他們也要消耗非軍事物資,歐洲提供給平民的生活物資多了,南方提供給自己民眾的就少了,就可以將更多資源提供給軍人,最不濟,他們也可以騰出大量運輸力量,用來運輸軍火,而不是供應平民的糧食了。 如果美國拒絕,則會讓美國聯邦背上道德負擔,俾斯麥已經將南方無辜民眾的苦難推到了北方軍隊紀律和北方封鎖上,大喊戰爭不應該讓無辜民眾承擔痛苦的高調,仿佛他是一個圣徒一般,卻不去追究戰爭的責任。但民眾就容易受這種高調的蠱惑,他們覺得就是這樣,是啊,他們民眾怎么能承擔戰爭的痛苦呢,戰爭當然應該遠離他們,殊不知戰爭正是他們這樣的民眾發動起來的。天真的人總是愿意為勝利吶喊,而不愿意承擔戰爭的痛苦。他們這種天真,一次一次被政客利用,發動了一次又一次戰爭。 現在整個歐洲充滿了這種天真,這些年他們沒少遭受戰爭的痛苦,那些痛苦突然激發了他們內心深處的情緒,他們開始大肆抨擊美國聯邦,要求自己的政府積極介入,越是左派的知識分子,就越是為這種聲音張目。 反戰的工會組織,婦女團體,宗教力量,都在呼吁美國人進行和談,恢復和平。 林肯此時做出了一個最錯誤,也是別無選擇的決定,繼續執行封鎖,紅十字會的物資也拒絕入境,因為林肯是一個十分老道的政治家,他看的清楚,只要開了一條縫隙,歐洲的物資援助就會源源不斷的進入南方。 這讓美國聯邦的名譽更加低劣,但別無選擇,此時歐洲人因為林肯廢奴宣言那最后一絲道義支持,也消散了。 至此俾斯麥的輿論準備已經完成,此時即便歐洲組建聯軍干涉美國內戰,其實都已經條件具備,但歐洲國家又有哪一個愿意為了美國南方流血,俾斯麥都不愿意。 所以俾斯麥只是順勢讓歐洲國家達成了一致,開始對美國北方進行反封鎖,斷絕跟美國北方的經濟聯系,英法停止向美國出口軍火,各國禁止美國北方債券在歐洲發行。 之后就是繼續等待,俾斯麥認為,一定會有人耐不住寂寞跳出來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