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道幽藍寒芒,刀光過處,武鳶已是身首分離。梵香落足于地,搶上一步,從地上提了武鳶人頭,縱身上了土螻,高舉武鳶人頭,奔馳于中軍大營中,長聲大叫道“降者生,不降者死!”呼喝聲中,威風凜凜,有如天人臨凡。 左軍與中軍余眾見了,軍心已喪,各個皆是踟躕不前。 軍心淪喪之下,犀暴前軍回頭見中軍與左軍已潰,茫茫草原之上,滿地皆是潰兵,登時悍勇之氣盡散,精良的裝備也皆無用,正面范坤佯動的”疑兵”一下即變為”實兵”,呼喝聲中,箭出如雨,奮力殺來。剛剛擊潰北宮聯軍中的左軍與中軍的精絕戰隊,已是直插犀暴前軍側翼。 前后合擊之下,犀暴前軍的抵抗瞬間就變成了潰逃,犀暴于眾軍慌亂之中,手舞大戟,便要來戰。 梵香趁機揮刀直取“犀”字大旗下的犀暴,二十八銳士鼓噪而前,數箭齊出,將犀暴射殺于大纛之下,雍逸生跳下馬去,一刀劈下犀暴首級,縱馬于萬軍中,舉了犀暴人頭,示之于眾軍之前。 北宮軍兵見了,軍心不存,皆是四散而逃,梵香見了,揮刀而前,斬殺潰兵。淳于緹縈手揮戰旗,緊緊跟隨梵香身后,所過之處,潰兵盡滅。 阿伊莎吹動號角,“嗚嗚”之聲,在戰場上尖利的嘯叫,不斷的鼓舞精絕將士發動追擊,近兩千精絕戰隊,三五,分化作若干個三三制小戰隊,四面出擊,千騎分張,裹挾萬眾。一舉斬首二萬四千余名敵軍將士,北宮三路聯軍全軍覆沒,東路大將犀暴與西路大將武鳶陣亡,南路大將尹戌及其子尹延,并四千余名北宮仆從軍兵皆被精絕乞活軍俘獲。 此戰中,聯軍的將領不合作,對敵不明,都拒絕合兵一處,也無人爭先打前鋒,兵臨城下之后,無人作為,棄了兵貴神速的用兵之道,這種狀態已是犯了兵家大忌,之后三軍軍陣結合的并不緊密,更是給了精絕乞活軍可乘之機。而梵香則巧妙地利用了這一弱點,先以小股兵力引誘敵軍突出部,再猛攻其防范疏漏的中軍,擊潰中軍后,攪動左軍陣型,最后夾擊突出的前軍,從而一舉獲得勝利。 此役,精絕義軍大獲全勝。 眾軍得勝回城時,沿途受到眾多百姓的夾道歡迎,精絕王梅凌風親自帶領眾將軍到東門迎接。 參戰將士人人按功晉爵,城中按日常整軍練兵之外,連日歡歌笑語。 這次戰役雖然規模較小,但卻是異世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偉大勝利,它打破了鬼子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人心,同時也讓這個孤懸于銀河系旋臂上的異世界的各類民眾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一時間甚囂塵上的投降主義、逃跑主義、綏靖主義等等思潮漸有所收斂,英雄主義、鐵血主義、反抗主義逐漸開始成為異世界思潮的主流。 從此以后,北宮仆從軍視梵香及梵香所率領的“精絕二十八銳士”、“紅衣十三英”及“精絕破壁軍”為煞神,再不敢輕視這股西域義軍,梵香因此身名大震。 自此,精絕古城聲名遠播,逐日又有一些流民或小股義軍慕名而來。精絕城的城民逐漸增多,而軍事實力也逐漸強大起來。 俘虜的四千多名敵軍經過思想改造,愿意加入義軍的,編入各營,不愿加入義軍的發放路費,讓其自行回家。除了極少的數百來名俘虜不愿加入,只想回家以外,義軍隊伍員額又增加了三千六百名兵員,加上范坤投誠的一千名兵員,至此,精絕義軍總員額便增加到一萬多名作戰英勇的戰士,在當時的整個異世界也算一個不小的抗戰軍事勢力的了。 尹戌及其子尹延有感于梵香的仁義與杰出的統帥力,亦愿加入精絕乞活軍,成為精絕義軍不可多得的統兵將軍。 事后,梵香召開戰爭總結會,為這幾支精銳戰隊在戰場上的表現,一一作了綜合全面的評析,指出此戰的不足與優秀的表現,強調在作戰過程中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的重要性,以及根據戰爭發展態勢隨機應變的方略,尤其表揚了梅朵兒在這場戰爭中能抓住有利戰機,消滅黑油山敵軍后方軍力的行為,為此次戰役全殲黑油山敵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故在其從軍履歷上記首功一次,晉爵三級。 梅朵兒臉上驕傲的笑容自然是在臉上掛了好幾天,以致每次一見到梵香就笑嘻嘻的,像一個大小孩兒,沒個正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