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佛子居于雅苑不過數(shù)日,卻讓這簡陋草屋多了幾分禪意,就連這枯花爛草都重現(xiàn)生機,這等修為境界,段某佩服。”段千愁一邊對衍空作揖回禮,一邊盛贊道。 “段居士謬贊,萬物自有緣法,生滅亦有定時,這滿地花草看似枯萎,卻在根莖中奮力求生,又怎是小僧的功勞呢?!? 衍空將籬門推開,將段千愁引進屋內(nèi),倒上一盞香茗,兩人品過之后,佛子對著面前這位少年成名的武圣山弟子和聲問道:“不知段居士因為何事來找小僧?” “也無甚大事。”段千愁放下茶杯,望著衍空詢問道:“只想問佛子修得無苦寂滅心經(jīng),可曾得遇衣缽傳人?” 禪宗里,每一部心經(jīng)神咒的修行方式都不相同,修煉無苦寂滅心經(jīng)小成的衍空之所以如此被尊為佛子,正是因為這部心經(jīng)的流派早已淹沒,衍空是純憑自身悟性慧根,重開無苦寂滅心經(jīng)的傳承,于禪宗來說,意義格外不同。 所以衍空的出世行走,不光是為了見天地,見眾生,更是為了尋覓禪宗靈童,好將無苦寂滅心經(jīng)這一流派發(fā)揚光大。 這也是為什么佛子衍空每到一處便講經(jīng)的緣故,除了布道天下,散播禪念之外,更重要的便是尋覓衣缽傳人。 “緣分未到?!? 面對段千愁的提問,衍空只是用短短四個字淡淡回應,卻引得對方大驚失色。 “佛子云游布道數(shù)載,周游十州八郡,竟沒有得遇身負宿慧之人么?” “自是遇見過驚才絕艷的靈童少年,只是紅塵多情,美人曼妙,見性容易見空難,始終差了一些緣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