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六郡出兵選擇的時機恰恰在春耕之時,一旦呂布大舉興兵恐怕今年的秋收就成了問題,明年將處于無糧興兵的尷尬局面。 若是呂布不大舉興兵,那么六郡來犯兵馬足夠牽扯住他麾下的大軍,大軍用度可不是少數,到時候春耕過后,等到呂布在召集大軍時糧草恐怕也只夠打這一仗了。 到時袁紹暗中謀劃的冀州烽火連天之下,他只能干瞪眼麾下有兵卻無足夠支撐起一場大戰的糧草。 好一個袁紹袁本初,手段端是狠辣異常!可以說在歷史上政治手段袁本初絲毫不遜于有奸雄之稱的曹操。 隨著并州混亂的開始,臨近的冀州也開始發生了兵亂,同時天下各地仿佛是受到了誘惑般,烽火開始點燃,江東之地更是烽火漫天。 淮南的袁術麾下大將紀靈率兵馬五萬,荊州的劉表更是令麾下大將蔡瑁等諸將興兵七萬,江東之地的孫堅則興兵三萬,三方諸侯齊齊對著劉辯發動了毀滅性的進攻。 整整十五萬的大軍討伐江東劉辯,以假冒弘農王擾亂朝綱為由,而劉辯也不甘示弱,麾下大軍七萬開始迎敵。 可以說大漢混亂的格局下,最引人矚目的還是江東一地,畢竟超過二十萬大軍的大戰在歷史上也是能數的過來的,反而并州、冀州之間的動蕩卻有些小家子氣了。 同時幽州的公孫瓚與袁紹暗謀發兵,南襲冀州。韓馥率軍迎戰一戰敗退,慌了手腳。 此時袁紹的說客高干、荀諶不失時機地到了鄴城。高干是袁紹外甥,荀諶與韓馥的關系不錯。他們對韓馥說:“公孫瓚乘勝南下,諸郡望風而降;袁車騎也領兵到了延津,他的意圖難以預料,我們私下都很為將軍擔憂。” 韓馥一聽,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氣,急切地問:“既然如此,那該如何是好?” 荀諶不正面回答,反問道:“依將軍判斷,在對人寬厚仁愛方面,您比袁紹怎樣?”韓馥說:“我不如。” “在臨危決策,智勇過人方面,您比袁氏怎么樣?”韓馥又說:“我不如。”“那么,在累世廣施恩德,使天下人家得到好處方面,您比袁氏又當如何呢?”韓馥搖搖頭:“還是不如。” 連提了幾個問題后,荀諶這才說:“公孫瓚率領燕、代精銳之眾,兵鋒不可抵擋;袁氏是一時的英杰,哪能久居將軍之下。冀州是國家賴以生存的重地。如果袁氏、公孫瓚合力,與將軍交兵城下,將軍危亡即在旋踵之間。袁氏是將軍的舊交,而且結為同盟,如今之計,不如把冀州讓給袁氏。袁氏得到冀州以后,他一定會厚待將軍。公孫瓚也就不能和他抗爭。那時,將軍不但能獲得讓賢的美名,而且您還會比泰山更加安穩。希望將軍不必疑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