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果然是躲不過去-《向天借道萬萬年》
第(1/3)頁
地龍溝的秋,總是讓人覺得來的很早。
或許是那飄渺不定的神氣,也或許是地龍溝最后的暖,提前染黃了那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
單雙喜歡看這些個景象,就是自家田地里總是不景氣,本就不大兩塊田,稻穗也比不得人家飽滿。
好在這地龍溝別的不行,就是田地還算是靈杰,哪怕是最差的稻子也是顆顆精滿。
有黑娃時不時出現搗鼓一下,那兩塊小田,還是勉強裝整了兩袋粗稻子。
省著點用,或許還能在過年過節,給吳奶奶墳前送些個白面吃吃。但若是真有意外,便只能貢上別的。
單雙這身子骨誰都摸不透徹,若是緊需之時,這些稻米可是換些救命錢,單雙自然是看得緊。
坐在院子里,單雙看著用牛腌臜整平光溜的地面上黃燦燦的谷物,一時有些出神。
一年到頭,或許這時就是他最富裕的日子,有兩袋整整的谷物。
當然前些日的叢狼,算是一筆不錯的“橫財”。只是這代價,有些重,單雙覺著也沒有啥子賺頭。
秋風掃過,這日頭也算是晴朗,干曬的稻米最是香甜,滿院都是米香,單雙臉上的笑容怎么也繃不住,那樂都快溢了出來。
若是黑娃在這里,怕是又忍不住一陣白眼,低罵兩聲可有可無的沒出息。
只是清閑的時光總是短暫,不等單雙陷入夢鄉,街上便又是一陣吵鬧,偶爾夾雜的一兩聲咒罵聽上去相當的混亂。
對于這些爭吵,單雙最近已經是見怪不怪。半個月的偷閑,外鄉人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鎮子里陌生面孔占了一大半。
街上的客棧早已是人滿為患,形形色色,裝扮各異。那些相互瞧不上眼的,就是禍亂的源頭。
不過從鎮里來了一個金頂青袍大老爺開始,外鄉人就不再敢相互大打出手。就算是有些怨氣,也就是發泄在鄉里人身上,這一點,青袍大老爺是不管的。
所以,街上的鄉里人是越加罕見。大家雖然想賺些個富裕,可也不想為此丟掉一條腿一只手,又或者是小命。
這些個外鄉人,下手可真是狠勒。怕是今年過后,鎮里要多不少類似青子的可憐人。
好在這鎮子東頭最是泥濘,日頭里塵土飛揚,下雨天又不堪下腳,破爛的茅草屋也沒讓那些外鄉人有啥子趣味,故而還算是和平。
最多是外鄉人之間的斗嘴,東頭的鄉里人早已習慣了居于人下,尋常鎮里人他們尚且不敢惹,對這些外鄉人自然更是避之不及。
沒誰去圍觀,外面的吵鬧也就是一些口舌。為了體現他們的高貴,這些人也不愿破壞風雅,真的隨處找人做惡。
總是要有個由頭,正大光明的出手。
單雙心中可有自知之明,他這霉運,更是不想沾染那些個麻煩。
這些日子,除了夜染西頭之時,必要去賬房先生的夜塾聽說書先生講課,也就是偷閑忙些農務。
那本古扎說書先生可是給他開了小灶,雖然被說書先生當做收藏收了起來,可在這之前,已經是被灌進了他的那笨腦子里。
三生道法!亦是三生!
說是記住了,也就是記住了。單雙真沒覺著有什么特殊,頂多就是比賬房先生教的詩詞難懂,比說書先生講的故事無趣。
不過終歸是用那個不知道是什么的寶貝換回來的寶貝,單雙還是記在了心里,每日參讀幾日,也是先生小灶的功課。
雖是不知甚解,但單雙也不是那般不知好歹之人,先生好教,學生自然是好學。一來二去,那個小灶先生自己倒甚是喜歡。
等夕陽又將落下,迎著單雙最喜愛的晚陽,跑去自己最向往的地方,單雙覺著這是世間第二美好的事情。
昨日先生又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是一位將士為國盡忠奮勇殺敵,稱霸大陸一方的故事。
聽得單雙是激情上涌,恨不得此刻就站在那人的身旁,與之一起沖鋒陷陣。
唯獨讓單雙苦惱的是,先生講故事總是留個結尾。每次聆聽到請聽下回分解,就讓人抓耳撈腮,不管你是如何央求,都是不管用。
為此,魯胖子還多次向先生求教,希望能為店里多留些個酒水錢,只可惜先生沒聽,魯胖子也只能當做是沒問。
街上的外鄉人這個時段也該歇息了,事實上這些人也就是閑來無事,天黑之時,也就有了待在客棧里面的理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