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終于到了!” 望著前面的無錫城,楊信也是長嘆一聲。 “老子來抓個教書先生,居然比上戰場打建奴還他瑪艱難,沈陽之戰都沒這么操心費力過!” 他很粗俗地說道。 眼前的無錫城并不算很大。 這里終究只是常州府下屬的一個縣。 不過仍舊比北方很多府城要大得多,無論廣平府城,東昌府城,統統都比這座周長十二里的無錫縣城要小一圈。 而這里的繁華富庶絲毫不比常州差。 不過相比起常州更側重農業,這里的紡織業就繁榮得多了,無論是楊信腳下的運河還是前面匯入的錫澄運河,甚至兩旁不斷匯入的一艘艘小船上,統統都滿載著成捆的棉花和運出的棉布。 就連城外居民區的街道上,都隨處可見運輸中的棉布。 而在兩岸的一條條河道上,更是遍布一個個水輪,這些水輪驅動著一臺臺水力紡車,將來自各地的棉花紡成紗,再送到大大小小的織布作坊,用那些人力織布機變成一匹匹棉布。 不過與之相對的是,這里的糧食已經嚴重不足。 除了運輸棉花和布匹的,剩下就是運糧船了。 這片土地已經真正開始從農業社會向著工業社會轉變,擁擠在這片土地上的無數織工,供應著幾乎整個東亞甚至遠達美洲的半個世界穿衣,無數朝鮮人,倭國人,呂宋人甚至印第安人,統統都穿著他們織出的布。當然,也包括大明自己的百姓,有錢人穿他們織出的綢緞,普通的穿他們織的棉布,實在沒錢的都能穿他們織的麻布,他們的技術比同時代歐洲更先進,規模更龐大。 而這座形狀很像龜殼的城市,只是這片土地的入口。 從這里向前,太湖東岸直到錢塘江,整個這片全都是如此,而核心就在不足百里外…… “蘇湖熟,天下足,再也沒有蘇湖熟了!” 楊信說道。 “有銀子可以買。” 李承祚笑著說道。 “若沒有地方可買呢?若別的地方因為天災產不出糧食呢?” 楊信說道。 “那又如何?放著白花花的銀子不賺,繼續去種那些不值錢的糧食?那豈不是成了傻子?這里正常年景,秋收之后一石米才六七百文,災年糧價極貴之時也不過一兩多點,換你你去種稻?” 衍圣公鄙夷地說道。 然而他不知道再過十年,這里的米價就會躥升到近三兩。 但至少現在楊信無法反駁他。 三人說話間,他們的座船緩緩靠上了碼頭。 這座碼頭也是無錫最重要的米市,密密麻麻塞滿運米的小船,多數都是從原本芙蓉湖的圩田區過來,甚至干脆就是在水上交易。不過讓他們意外的是,在這里居然還有人迎接他們,而且還是由縣令帶領的很正式迎接。 雖然迎接的是衍圣公。 “下官無錫知縣劉五緯恭迎衍圣公,恭迎豐城侯。” 接官亭前,一個青袍文官用略帶川味的口音高喊著躬身行禮。 然后他兩旁鑼鼓喧天。 “有勞劉縣尊!” 衍圣公再次恢復半死不活的狀態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