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舞臺大屏幕中的場景,又回到了那個逼仄而貧瘠的小山村。 隨著東方泛出了一抹魚肚白,一座新墳已經佇立在學校前金色的麥田之前。 小小的墳頭上僅立了一塊門板,上面用粉筆寫著“李老師之墓”。放在墳頭陪葬的,只有一盒鉛筆和幾本翻破的課本書籍。 只要一場雨,石板上那稚拙的字跡就會消失;用不了多長時間,這座墳和長眠于此的人,就會被外面的世界忘得干干凈凈。 太陽從山后露出一角,把一抹金暉投進仍沉睡著的山村;在仍處于陰影中的山谷草地上,露珠在閃著晶瑩的光,可聽到一兩聲怯生生的鳥鳴。 娃們啜泣著,他們已經忘了昨晚上的所有事情。只記得這個村子里唯一一個把他們當成孩子,不指望他們出去打工賺錢,真心真意對他們好的人,永遠的走了。 迎著照進山村的第一縷陽光,娃們再次對著那座新墳磕了個頭。然后起身,沿著小路向村里走去。 他們將活下去,在這塊古老而貧瘠的土地上,收獲那雖然微薄但的確存在著的,希望。 那一群小小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山谷淡藍色的晨霧中。 一陣微風吹過,墳頭那一疊破爛的書本被翻起了一頁。 大屏幕上的鏡頭視角,漸漸的拉進。學校,新墳,門板做的墓碑,都漸漸的消失,鏡頭最終落在了那書頁上的鉛字上。 隨著鏡頭的拉大,一段充滿磁性的畫外音,響徹在了劇場之中;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魯迅——《吶喊,自序》” 隨著畫外音落定,屏幕上的鏡頭視角漸漸拉升。 《自序》的字體變得微小模糊,墳旁的燭光也漸漸微弱。 遠方的太陽,卻已經徹底的躍出了山頭。 那正值壯年期的恒星,徹底照亮了這座逼仄貧窮的山村,這片五千年薪火相傳的古國,這個生命已經生存了千百萬年的,星球。 電子大屏中的畫面,最終定格在廣袤宇宙中那顆蔚藍的地球。 全劇,終。 隨著那一個“終”字浮現在畫面之上,劇場內全體觀眾沸騰了! 嘩! 積蓄了一整場話劇的掌聲,在這一瞬間直沖屋頂! 就在這一片狂熱的掌聲中,李世信帶著所有的參演人員和幕后,大步走到了舞臺之上。對著臺下和直播攝像機前的觀眾,鞠躬謝場。 和李世信一同出現在臺前的,還有藝術學院的學生樂隊。 在掌聲中,樂隊很快的擺好了架勢。 一陣悠揚的提琴前奏,就那么緩緩流淌了出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