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絲綢之路經濟帶-《漢闕》
第(1/3)頁
“任侍郎愿將多余的鐵犁借與吾等,還要讓大漢的屯田卒,教樓蘭農夫牛耕、積肥之法?”
聽任弘如此說,鄯善王尉屠耆是有些發怔的,他在長安這十幾年,雖為人質,卻亦有一份供祿,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時常還能接到宮廷賞賜。心思盡用在斗雞走馬,縱情聲樂上了,哪關注過農事啊。
但就尉屠耆了解,大漢農業比鄯善先進,這是毋庸置疑的,樓蘭人雖然很早就開始種小麥了,但半耕半牧,農業水平還停留在春秋時期,落后漢四五百年。
任弘笑道:“一來吾等屯駐此地,食鄯善之谷,自然要回贈些許。二來,鄯善各個綠洲若能學學大漢的精耕細作,用力少而得谷多,完全能養活數倍之民,這便是孔子所說的‘庶之’。”
陶少孺在一旁用文縐縐的話補充道:“沒錯,子曰:足食!鄯善王想要建立禮儀之邦,但若是百姓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兩人一唱一和,一人說之以利,一人說之以禮,尉屠耆哪里頂得住。
反正在他看來,大漢不管什么都是好的,禮儀制度宮室要學,農業技術當然也要學,于是作揖道:
“小王代鄯善人,謝過任侍郎!我今日就派人挑選合適的農夫,去漢軍屯田處求學!”
“不急,不急,還是先給吾等一些將近成年的小牛,好讓力田將其馴化成耕牛。”
任弘又咳嗽一聲,繼續道:
“但只是足糧還不夠,還要讓鄯善國的府庫,富裕起來!不然日后鄯善王如何修治宮室,鑄造鐘鼎呢,總不能每次都向貴庶索要罷?”
這一點說到尉屠耆心坎上了,他今日說要重修宮室,建造漢闕時,就遭到了貴族們的一致反對,個個叫苦不迭。說為了給漢軍修塢院,為了給鄯善王建新房,已經將余糧都獻出來了,再無余力折騰。
而尉屠耆也去倉庫里看過,確實,被樓蘭人當成貨幣使用的絲綢布匹已經不多,而過去歷代樓蘭王最大的一筆財富:屬于王室的駝群和牛羊,又被卻胡侯伊向漢接管,只給他送來一些老、幼牲畜。
所以尉屠耆也苦惱:
“國小民貧,何以富之?”
“光靠收取賦稅恐怕是不夠的。”
據任弘了解,臨時征收的實物稅,王室自己經營的畜群,每年向農民征收的兩次渠水費,以及外國商隊的過路費,這就是樓蘭&鄯善的主要財政來源。
但扦泥的有一項潛力,尉屠耆恐怕還未看到。
任弘笑道:“鄯善王別看扦泥不大,但它可是絲路南道的必經之地,眼下北道為匈奴所斷,不通。所以諸國使者、商隊想要前往大漢,大漢軍隊、使團要去大宛等邦,都得從扦泥經過!”
尉屠耆卻被任弘口中的名詞吸引了:“絲路?這說法我倒是從未聽說過。”
不過確實很貼切,自張騫鑿空西域已過去四十年,漢朝與西方世界有了直接接觸。隨著使者商賈日益增多,雙方對對方的了解也越來越深,而外國益厭漢幣,不貴其物,因為審美等問題,漆器等商品難以賣到高價了。
唯獨有一樣例外,那就是尉屠耆身上也穿著的絲綢。
在漢初長達四代人的時間里,騎在漢朝頭上的匈奴單于,每年都能從中原獲取大量絲帛作為貢賦。而這些絲綢并不符合匈奴人的習俗和審美,它們更多被向西運送,抵達了西域、中亞和波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邑县|
河源市|
南溪县|
巨野县|
甘孜|
钟山县|
清河县|
昌图县|
桑植县|
吴堡县|
任丘市|
弋阳县|
云龙县|
武清区|
广昌县|
河池市|
嘉黎县|
怀安县|
鄂托克前旗|
三门县|
大足县|
敦煌市|
甘肃省|
疏附县|
房山区|
新密市|
五台县|
霍城县|
谷城县|
太和县|
应用必备|
台北县|
龙门县|
高安市|
和平区|
新密市|
酉阳|
佛山市|
全椒县|
清原|
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