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85章 絲綢之路經濟帶-《漢闕》


    第(2/3)頁

    它柔滑而又美麗,色彩像鮮花一樣美,質料像蛛絲一樣輕盈,既容易攜帶,又能在蔥嶺西域賣出堪比黃金的高價,真是絕佳的商品。經商的粟特人立刻意識到了商機,不辭萬里,千方百計前往中國。

    而當漢朝反擊匈奴,奪取河西走廊后,商路第一次被打通,但興沖沖抵達玉門關的粟特人卻碰了一鼻子灰。富強的大漢,對這點外快并不感興趣,反倒對出入關的商賈數量控制嚴格。

    倒是在進行政治性朝貢贈賜時,顯得很大方,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使攜帶“帛直數千巨萬”分賜西域諸邦,各邦使團進入漢朝,所獲賞賜也以絲綢為主。

    于是粟特人又每每假扮各邦使節入玉門納貢,想要騙取絲綢。

    之所以如此瘋狂,是因為數量有限的絲綢,已在西方悄然走俏。

    在安息帝國,波斯人用絲綢來裝飾宮殿、制作拜火教僧人的祭袍,甚至充當鮮艷的軍旗。

    從大夏到條支、托勒密,在中東處于統治地位的希臘人則將絲綢稱之為“阿摩戈斯服裝”,這是來自遙遠異域的珍奇,亦是王公貴族標榜身份的奢侈品。

    據說這股風尚已經傳到了羅馬,元老和將軍們即將為這東方的華麗綢緞的瘋狂。

    雖然其他地方也偶有野蠶柞絲,但完全比不了漢朝這延續了數千年,已十分成熟的工藝。蜀錦、魯縞、羅綺、紗絳,各地品類爭奇斗艷,從皇帝諸侯到官吏平民,是各階層都能穿的尋常衣物,通過贈賜貿易流出玉門的絲綢,只是九牛一毛。

    但卻已深深改變了西域,原本各自為政的綠洲城郭因絲綢而變得活躍繁榮,他們將絲綢當成了貨幣來使用,在樓蘭,不論是買賣葡萄園、奴隸還是牲畜,都用絲綢作為交換媒介。

    將這條路稱做“絲綢之路”,真是名副其實啊。

    不過就任弘了解,這條路,絕非連續不斷直通羅馬的長途貿易,而是一站一站,接力式的短途交換。哪怕走得最遠的粟特人,也頂多將絲綢從玉門運到康居,轉手賣給安息商人。

    而且,在絲綢之路上扮演主要角色的是軍隊和使節,而非寥寥無幾的商人。畢竟大漢國內政策還沒變,依然只接受朝貢贈賜,鮮少有漢地商賈以個人身份主動出國貿易。

    所以絲路的繁榮,全賴漢軍和各邦那動輒上百的使節團帶動,太初、天漢年間,絡繹不絕的士兵和使團在當地市場購物時,扦泥城的貿易便興盛起來。

    而當漢軍撤走,樓蘭王安歸投靠匈奴,縱容匈奴騎兵在境內劫殺漢使及大宛、安息使者時,扦泥城的貿易就立刻凋敝。

    如今大漢重返西域,絲路,又可以再度敞開了。

    尉屠耆頓時摩拳擦掌:“既如此,我便將諸邦使團、商賈的過路費加倍,何如?”

    大漢使團兵士過路,給他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要錢啊,可其余邦國就不同了。

    尉屠耆覺得,自己想要的宮室、樓闕,都得從他們身上刮!但凡在扦泥城過夜的,一人一枚大夏銀幣,或五人一匹絲綢,雁過拔毛。

    任弘卻連連搖頭:“若真如此,商賈往來一趟入不敷出,誰還肯冒險?使團也覺得走鄯善國太不劃算,恐怕就寧可繞遠路了。鄯善王,要我說,非但不能加倍,過路費甚至要減半!”

    “減半?”尉屠耆很不理解:“若是減半,收取的錢帛就少了,鄯善又如何富裕呢?”

    任弘給他講了中原的一個故事:

    “管仲為齊相時,關市譏而不征,對國外客商只進行必要的盤查,而免除其關稅。一時間,天下商賈云集齊國,齊國因此得到了本國所缺乏的貨物,又將多余的魚鹽賣出國門,由是大富!”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顺县| 鹤岗市| 鹿邑县| 武安市| 赤城县| 巨鹿县| 馆陶县| 都匀市| 贵南县| 和田市| 枣庄市| 镇江市| 横峰县| 婺源县| 多伦县| 连山| 景洪市| 灵山县| 略阳县| 什邡市| 凤庆县| 漠河县| 定陶县| 宣恩县| 温泉县| 绥化市| 博白县| 江陵县| 丹江口市| 甘肃省| 东城区| 抚宁县| 房产| 宁蒗| 宣城市| 博爱县| 翁牛特旗| 卢龙县| 土默特左旗| 衢州市| 东海县|